大公網6月7日訊(記者 張帆)為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由滬港文化交流協會和香港京崑劇團共同策划,香港京崑劇團將於6月14日、15日在北京長安大戲院公演大型現代京劇《沙家浜》和傳統經典張派京劇《秦香蓮》。香港京崑劇團是2010年于香港註冊的唯一民營京劇團,旨在內地香港兩地傳承和弘揚國粹京劇藝術,這也是該劇團首次在京演出。目前,劇團正在上海緊張排練。
梨園伯樂熱心文化
在香港商界叱吒風雲的諸多大佬中,中國傳統戲曲愛好者並不在意少數,香港京崑劇團創始人張宇也是其中之一。張宇領銜的香港文華行曾是第一家進入中國大陸的外資房地產顧問公司。亦曾因代表日商投標取得大陸第一塊以國際招標方式轉讓的土地使用權而名噪一時。不過在與記者交談中,他更看重的還是圈外朋友起的「滬港名票」和「梨園伯樂」的稱號。
身兼滬港文化交流協會名譽會長的張宇是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的創會理事。因為自小對中國傳統戲曲的熱愛,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他就來到內地贊助或主辦了數十項頗有影響的京劇演出和相關活動,特別是連續贊助了三屆「新苗獎全國少兒京劇邀請賽」,為梨園推薦選拔了一大批「新苗」,有百餘位「新苗」已經成為當前國內舞台上的中流砥柱,包括當下活躍在京、津、滬京劇舞台的王佩瑜、張建峰、王艷、丁曉君、康靜、翟墨、金喜全、李國靜等優秀青年演員。而為了增強香港同胞對祖國的文化認同感,更好傳承中華優秀的戲曲文化,張宇又于七年前在香港註冊創辦了京崑劇團。
中華戲曲不遜莎翁
張宇是英語教授出身,因此對于文化有獨特的研究。他告訴記者,莎士比亞雖好,還不如京劇好。京劇里的文化、道德、哲理,都不是莎翁可以比的。「不過我們還沒有把它讓世界所認識,我們也沒有包裝好。」他特別介紹,他們劇團排演的張派名劇《秦香蓮》,他有一個美國朋友觀看后,就問他能否讓該劇去美國演出。
「我很驚訝,外國人怎麼會喜歡這種戲。」而那位美國朋友卻表示,《秦香蓮》的故事情節非常好,講的是倫理道德,講中國人早在宋代就已經「依法治國」了。故事宣揚的是正義,加上生旦凈末丑都有,可以說這已經不僅講的是京劇,更是道義。
張宇表示,美國朋友的這番話,更提升了他的文化自信。經商多年,他認為現在已經是告一段落的時候,接下來,他將逐漸淡出商界,專心致志投入到以京劇和戲曲為主的文化事業中去。而策划香港京崑劇團的演出和與內地的交流,也是他文化事業的一部分。
集結京津港優秀演員
本次演出,依託滬港文化交流協會和香港京崑劇團的影響力,邀請到了北京京劇院為班底,天津青年京劇團團長、優秀裘派花臉傳人孟廣祿,國家京劇院三團團長、優秀奚派傳人張建國和北京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杜喆、翟墨都將參演。香港特區京崑劇團的優秀張派青衣吳春華分別在兩場演出中擔綱阿慶嫂和秦香蓮兩個角色。值得一提的是,張宇本人也將參加演出。作為京劇藝術家馬長禮的弟子,張宇塑造的《沙家浜》中刁德一一角,繪聲繪色,入木三分,深受好評。他告訴記者,並不介意演一個反面角色,因為從藝術角度說,正面和反面人物同樣需要刻苦鑽研,成功的反面角色同樣會受到觀眾喜愛。
年過七旬的張宇還告訴記者,這次進京為慶回歸20年演出很有意義,體現了京劇的不分地域,不分院團的合作精神。:「這次我要抖一抖老精神,繼續發揮弘揚國粹的力量,將內地香港的京劇交流互動做得更好,讓京劇的春風吹到港、澳、台地區,使我們的同胞們對民族文化有足夠的認同和自信」。
香港京崑劇團打造的《沙家浜》,張宇(中)飾演刁德一,吳春華飾演秦香蓮(右)
《秦香蓮》曾經讓美國朋友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法治精神,也增強了張宇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