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藍鯨1號」鑽探平台上噴出的火焰,源自千多米水下抽取之甲烷氣體/新華社
能源是整個世界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最基本驅動力,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其中,石油、天然氣是世界範圍內最廣泛使用之能源,由此引發「大國角力」甚至局部戰爭不勝枚舉。可燃冰是國際公認可接替石油、天然氣的環保型「超級能源」,其開採、利用歷來是世界大國「兵家必爭之地」。能源匱乏的日本歷來高度重視可燃冰研究,其曾開採出可燃冰的紀錄已被中國刷新。
輿論普遍認為,中國此次試採可燃冰意義重大,不僅加快可燃冰作為全新清潔能源走向商業市場的步伐,更可能引領起一場新的「可燃冰革命」,推動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變,進而從某種程度上改變當前的國際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此次成功開採可燃冰,是勘查開發理論、技術、工程、裝備的「全產業鏈」自主創新。這意味着中國可燃冰開採,不僅是可滿足國內、國際需求的能源產品,其採集裝備、技術還可幫助其他國家進行自主開採,無論從經濟利益還是國際影響等方面擁有巨大潛力。
聯想到剛在京閉幕的「一帶一路」峰會,不少沿線國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均是擁有大量可燃冰礦床的「多冰少油」國家。可燃冰開採難度極大,這些國家短時期內恐怕無法具備開採能力。在這輪「可燃冰革命」中,中國可燃冰開採技術、設備正可助力「一帶一路」國家能源升級,促進與這些國家形成更加緊密的互利共贏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