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漁民自編《更路簿》 馳騁南海

時間:2017-05-05 03:16:28來源:大公網

  36歲的鄭阿福祖輩都是地道的潭門漁民,他告訴記者,他的父親從小以海為生、撒網收網,沒做過別的事情,現在年紀大了就在家照看孫子,做些海產品交易。自己從懂事起就跟着父親與大海打交道,成年後子承父業,每年都帶船出海五、六次。

  潭門人對海有一種虔誠的敬畏和感恩,每年中元節,漁民都要舉辦盛大的祭海儀式,舞龍戲獅、敲鑼打鼓鳴炮,幾十艘漁船懸掛彩旗駛向大海,祈求風調雨順、魚蝦滿艙。而自宋代開始,潭門漁民自編自用,《更路簿》揚帆起航到西南中沙,辛勤耕耘南海「祖宗海」。

  《更路簿》被譽為「南海航海圖」,700多年來,海南漁民世世代代就是靠着它,馳騁在廣袤的南海之上。《更路簿》中的「更」指的是距離,一更大約是10海里,從海口到三沙永興島大約是410公里,220海里,也就是22更。

  如今,南海航道《更路簿》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更路簿》使「南沙群島是中國的」在法理和事實上有了歷史明證。2013年8月,《潭門南海風情小鎮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獲評審通過,將潭門定位為「千年漁港、南海之門」。潭門,正在「一帶一路」中煥發出新的生機。

   (記者 何玫、通訊員 安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