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袁隆平:「超級稻」17噸/公頃九成把握

時間:2017-04-12 16:00:31來源:大公網

袁隆平(右1)與嘉賓交流(安莉攝影) 

  大公網4月12日訊【記者何玫 通訊員安莉報道】以「南繁種世界源,中國稻世界糧」為主題的首屆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12日舉行,圍繞「創新稻」、「產業稻」和「國際稻」等相關議題,吸引了袁隆平、萬建民、劉旭、朱英國、李家洋、宋寶安、張洪程、陳溫福、羅錫文、謝華安等十大院士,及十多個國家的逾600位水稻領域人士參加。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海南是「一帶一路」、「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的重要支點,是亞洲博鰲論壇所在地,「一帶一路」沿線遍布着豐富的農業資源和眾多農業大國,在三亞進行全球種業的國際合作潛力巨大。

  三亞每年供水稻親本逾100萬份

  據介紹,中國60%以上人口以水稻為主糧,水稻育種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有著莫大的關係。1970年袁隆平院士及其團隊在三亞南繁發現「野敗」雄性不育材料後,中國雜交水稻研究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湧現了一大批優良雜交水稻品種,三亞作為雜交水稻育種的發源地和南繁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推動了中國水稻育種的發展,目前,海南已劃定南繁育制種耕地26.8萬畝,每年從三亞調運的水稻等親本材料超過100萬份、2000多噸,兩系雜交稻親本繁種佔中國兩系親本繁種總量的80%,為我國水稻育種產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隆平高科」海外研發中心將落戶三亞

  袁隆平在致辭中表示,為了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國家農業部從1996年就開始實施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目前已在雲南個舊和河北邯鄲實現了16噸/公頃的水稻高產目標,今年正向新的目標畝產每公頃17噸攻關。袁隆平認為「超級稻」研發的技術途徑首先為形態改良,這是高產的基礎;第二則是利用亞種間雜種優勢。他充滿信心的表示,「超級稻」17噸/公頃有把握,有90%的可能性。

  在此次論壇期間,國家種業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將與三亞市「共建種子及育種材料交易工作站」簽約;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研發中心也將落戶三亞;論壇還將舉行「全球育種創新成果頒獎典禮」等活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