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據中新社報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日在北京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十三五」市場監管規劃,推動營造公平法治便捷透明的市場環境。會議提出,要着力營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各地區凡對本地企業開放的市場領域,不得限制外地企業進入。
會議指出,依法依規加強和改善市場監管,打造統一開放大市場和競爭有序的營商環境,有利於推動創業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近年來,以商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市場監管改革創新取得顯著成效。會議確定,「十三五」期間要着力營造「三個環境」。
一是寬鬆便捷准入環境,取消不必要行業門檻限制,在工商登記中推進「多證合一」、企業名稱不再預先核准、「一照多址」、簡易註銷等便利化措施。
二是公平有序競爭環境。各地區凡對本地企業開放的市場領域,不得限制外地企業進入,並不得要求在本地開展經營活動時必須設立子公司。
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除針對特定行業的不合理補貼政策,嚴厲查處濫收費用、強迫交易等行為。
加強食品藥品監管
三是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越是放開准入,越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尤其要大力加強食品藥品等直接關係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點商品監管,強化農村消費市場和農資等涉農商品質量監管,對製售假冒偽劣違法行為探索懲罰性巨額賠償制度。完善消費維權機制,嚴格落實缺陷產品召回制度,全面推行消費爭議先行賠付。
會議強調,要大力推進市、縣一級綜合行政執法,運用大數據等推動監管創新,構建以法治為基礎、企業自律和社會共治為支撐的市場監管新格局。
同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取消一批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許可並清理規範一批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
會議決定,一是在本屆政府已取消230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的基礎上,再取消民辦學校招生簡章和廣告備案核准、棉花加工資質認定等53項許可。二是再取消與法律職業資格認定、鐵路運輸基礎設備生產企業審批等有關的20項中介服務事項。
會議還部署創新政府管理優化政府服務,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要積極運用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在繼續淘汰落後產能的同時,立足創新驅動,依託「中國製造2025」等推動傳統產業邁向中高端,促進實體經濟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