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今年對華貿易調查涉156億

時間:2016-12-30 03:16:35來源:大公網

  圖:位於廣州增城的阿里巴巴菜鳥網絡全自動智慧倉儲基地\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周琳北京報道:中國貿促會29日上午召開月度例行發布會,介紹2016年貿促會經貿摩擦案件應對情況。截至目前,全球27個國家對中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117起,涉及金額達139.8億元人民幣(約156億港元)。貿易摩擦高發已經成為中國外貿的新常態。中國貿促會法律事務部副部長劉超當日表示,貿促會在去年設立52家預警點基礎上,今年全國再新批准設立50家經貿摩擦預警點。

  中國連續21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國家,連續10年成為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近期全球有三分之一調查針對中國。截至12月21日共27個國家(地區)對中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117起,平均每3天一起案件,涉案金額總計139.8億美元,案件數量和涉案金額同比上升34.5%和71.5%。他表示,中國企業經貿摩擦應對工作前置化,由末端治理轉變為前期預警。預警點不僅涵蓋大部分省市,且深入到蘇州、常州、福州等涉及經貿摩擦較多的地市,並覆蓋鋼鐵、重型機械、茶葉、平衡車等幾十個重點摩擦多發行業,還首次在太鋼、中聯重科兩家大型企業設立企業預警點,實現經貿摩擦預警系統進一步精準化。

  京:美對中企描述不負責任

  另外,針對美國再次將阿里巴巴列入「惡名市場名單」,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29日在商務部例會上回應稱,中方對此表示關切,希望美方能進一步提高其程序透明度,以公正、善意態度客觀評價中企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及效果。

  沈丹陽表示,中方注意到,在《惡名市場非常規審議報告》中,美方對中國相關企業的描述大多採用「據稱」或「據報道」等模棱兩可措詞,同時還以「惡名市場名單並不旨在反映違法行為的調查結果」等為自己免責,是不負責任和不客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