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華龍一號」示範工程──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施工現場 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據光明日報報道:作為中國核電走出去的「國家名片」,「華龍一號」代表了完全屬於中國人的三代核電技術。自「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建福清核電站5號機組2015年5月7日落地以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採用「全球最高安全標準」,連續開工建設了兩台「華龍一號」機組。
「為了更安全,『華龍一號』採用了直徑40毫米的4級(目前最高級別)鋼筋,僅外安全殼就有4層這樣的鋼筋,『華龍一號』的內層安全殼壁厚1.3米,新增的外層安全殼內徑為53.0米,下部壁厚為1.5米,上部壁厚為1.8米,全部由C60混凝土構成,『華龍一號』的設計能扛得住17級的颱風。」中核集團福清核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國才說。
「在『華龍一號』正式啟動專項型號研發工作不久,日本福島事故就發生了。因此,在設計研發過程中,我們就充分汲取了日本福島核事故的經驗反饋,重新做了大量優化。針對地震風險,我們從設計上將電站的抗震等級從0.2克提高到0.3克,相當於可以抵抗9級以上地震。針對海嘯等外部災害,在採用最高設防標準的同時,為應對可能發生的全廠斷電風險,『華龍一號』採用了『177堆芯』設計,加強了電源系統,能夠在喪失廠外電的情況下,提供全廠斷電應急供電,確保安全系統運行。」中核集團福清核電副總工程師薛峻峰介紹。
此外,「華龍一號」的核島反應堆結構穿了兩層「盔甲」,也就是「雙層安全殼結構」,防範商用大飛機惡意撞擊。這是「9.11」事件後美國核管會對核電站最新的安全要求,也是全球最高安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