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訴美反傾銷 中國大捷 世貿裁定13項「霸王條款」違規

時間:2016-10-25 03:16:26來源:大公網

  一批國產鑄鋼管堆放在江蘇連雲港港散貨碼頭外貿出口區等待裝船出口。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歷時三年長跑,中國針對美國反傾銷起訴勝訴,給予美國「霸王條款」迎頭痛擊。近日,世界貿易組織(WTO)宣布,支持中國主要訴訟請求,裁定美國13項反傾銷措施違反世貿規則。此次勝訴關乎中國的機電、輕工、五礦等多個產業,年出口金額約84億美元(約655億港元),堪稱中國對外貿易維權「大捷」。分析稱,這是中國對於美國濫用貿易保護措施的一次強而有力的還擊。

  綜合新華社、新華網報道:世貿組織19日發布中國訴美國反傾銷措施案的專家組報告,裁定美國針對中國出口產品實施的多項反傾銷措施違反世貿規則。報告指,在對進口自中國的石油專用管材、銅版紙等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的過程中,美國商務部在判斷中國企業是否存在「目標傾銷」行為時所採用的部分方法,以及美國拒絕給予中國出口企業分別稅率的做法等,違反世貿組織《反傾銷協定》有關規則。

  當天,中國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負責人表示,專家組支持中方主要訴訟請求,認定美對華發起的反傾銷措施在目標傾銷(針對特定類型產品傾銷認定和傾銷幅度計算)、分別稅率(歧視性地拒絕給予中國出口企業分別稅率)等做法上違反世貿規則,裁定美方13項反傾銷措施違反世貿規則,中方對此表示歡迎。該負責人稱,本案涉及中方重大貿易利益,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世貿組織裁決,盡快改正濫用貿易救濟措施錯誤做法,確保中國企業公平競爭國際貿易環境。

  「歸零算法」無視世貿規定

  此次反傾銷訴訟歷時3年,涉案產品既有工業產品,比如油井管、鋁擠壓材、金剛石、鋁片等,也有太陽能電池(板)等新能源產品。商務部條約法律司有關負責人稱,對這些訴訟的案件「有勝算的把握」,「打包」起訴主要針對美國商務部在反傾銷調查中存在共性的體制性錯誤。中國商務部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打包」起訴美國反傾銷時,中國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主動起訴案件12件,除了輪胎特保案外其餘11件均勝訴。

  根據世貿組織《反傾銷協定》規定,計算傾銷幅度時須將產品的出口價格與正常價值(通常指國內價格)進行對比,以確定是否傾銷及傾銷幅度。美方無視此一規定,其「歸零算法」對外國企業來說與「霸王條款」幾乎無異。例如,在對中國的油井管、銅版紙等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過程中,美國商務部認定中國企業存在「目標傾銷」行為。一旦認定「目標傾銷」行為,美國便使用「歸零」方法作為計算傾銷幅度的依據,推算出過高反傾銷稅。

  據統計,中國連續21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今年上半年,中國出口產品遭遇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發起的65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同比上升66.67%,涉案金額85.44億美元(約666億港元),同比上升156%。美國對海外競爭對手提出的傾銷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國。2014年,美國商務部宣稱,從中國大陸進口的太陽能板產品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為保護本國缺乏競爭力的鋼鐵業,上月美國再次裁定中國出口到美國的不銹鋼薄板和帶材存在傾銷行為。不少中國企業陷被動,向美方交納高昂保證金。

  世貿組織專家組報告類似於初裁結果,根據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爭端雙方有權在法定期限內提出上訴。然而,不少專家認為,相關裁決結果將一併構成「先例」,或將有助於中方今後在國際貿易爭端中遇到同類問題時佔據主動。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認為,專家組報告將有助改善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環境,裁決結果有助於未來中國在國際貿易爭端中遇到同類問題時佔據優勢和主動。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研究員楊榮珍認為,中國應從中吸取經驗,在今後再面對貿易爭端時,注重訴訟方式及證據掌握,通過多個類似成功案例,不斷積累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