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黨員幹部在福建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聽講解員介紹腐敗案例\資料圖片
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24日在京開幕。本次會議一大重點是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這將是一部關乎從嚴治黨的根本性文件,總結十八大以來有關治黨實踐經驗,對監督授權、監督責任、權力運行等重大問題作出界定,尤其是明確劃分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構築黨內監督的制度籠子。六中全會將於27日閉幕。\大公報記者馬浩亮北京報道
本屆六中全會的召開時間是改革開放以來最晚的一次。會議主題聚焦從嚴治黨。除了十八屆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出席之外,中紀委常委以及一批非中央委員會成員的省委書記、省長、軍委機關及軍隊大單位負責人等列席會議。
全會的主要內容分為四大板塊。一是聽取總書記習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做工作報告;二是審議兩份從嚴治黨的重要文件,包括《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及《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三是就明年中共十九大召開時間等事宜作出決定;四是對部分違紀落馬的中央委員會成員作出組織處理。
修訂黨內監督條例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頒布於2004年,共分為五章47條,涵蓋監督職責、監督制度、監督保障等條文。隨着十八大以來重拳反腐、八項規定、整頓四風等眾多從嚴治黨舉措的事實,黨內監督形成許多新特點、新機制。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需要對《條例》進行修訂。
去年,中央批准建立「中央黨內法規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在中央書記處領導下開展工作,主要職責是研究黨內法規制定工作規劃、統籌協調綜合性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並推動貫徹實施等。中紀委、中組部等14個部門是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辦公室設在中央辦公廳法規局。
中國人民大學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周淑真教授指出,十八大以來中央明確了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盯住「關鍵少數」尤其是一把手。一把手即使本身沒有腐敗,但下屬人員出現嚴重違紀問題,也要被追究責任。同時,中央更加明確黨紀的約束作用,將黨紀與國法分開,充分體現「黨紀嚴於國法」,提高黨紀的權威和威懾。
至少遞補兩中央委員
六中全會亦將增補中央委員。十八大以來,累計已有10名中央委員和13名中央候補委員因腐敗落馬,數量超過前幾屆中央委員會落馬人數總和。五中全會以來的一年間,再有原遼寧省委書記王珉、原空軍政委田修思、原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兼市長黃興國等3名中央委員,以及原北京市委副書記呂錫文、原江蘇省委常委李雲峰等2名中央候補委員落馬。
其中,王珉已經中紀委審查開除黨籍。田修思、黃興國以及2014年落馬的中央委員、原福建省省長蘇樹林則尚未公布中紀委審查結果。加之去年遞補為中央委員但在今年8月病逝的海南省委常委陳志榮,目前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缺額5人。六中全會將至少遞補2名中委。目前在中央候補委員裏排名最前的是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趙憲庚、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主席咸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