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0月1日,雲南石林風景名勝區內遊客扎堆拍照留念,景區預計,當日進入石林遊客近1.4萬人/中新社
2016年「十一」黃金周剛剛啟幕,北京市民陳女士就已經在倫敦Burgur&Lobster吃掉了整整一隻龍蝦,去年此時,她在斯里蘭卡掛火車,前年在馬德里伯納烏體育場可以找到她的身影。而2000年的「十一」,她第一次跟着旅行團來到北京,在天安門合影留念時的激動心情,至今縈繞心頭。像陳女士一樣,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青睞個性化的行程,無論是自由行還是購買「高端定製產品,旅遊從昔日的「購物+走馬觀花」變成了「深度體驗」,坐着高鐵、打着「飛的」,短短七天假期,足跡遍布全球。/大公報記者 孫琳
1999年,內地國慶首次形成7天長假,次年3月,國慶「黃金周」正式確立。這一年,陳女士和爸媽一起跟着旅行團從老家重慶來到首都北京,這是她的第一次長途旅行,「故宮、長城、天安門」對13歲的她來說充滿新鮮。據統計,1999年國慶7天,內地2800萬人次出遊,2000年黃金周「井噴」達5980萬人次,而這一數字在今年將達到5.89億,成為內地有史以來出遊人次最多的黃金周。
八成遊客選擇純玩團
「那時候旅行社很少,線路都差不多,根本沒什麼選擇。」陳女士的父親告訴大公報,如今旅行社遍地開花,產品也日漸豐富,以北京遊為例,京城裏一些深藏不露的「胡同」、「民宿」也被挖掘出來,「現在出門旅遊願意花錢享受更好的體驗」。今年「十一」攜程國內遊的訂單中,80%以上選擇無任何購物的純玩團,近半數選擇入住精品高檔酒店。這種「消費升級」在出境遊上更加明顯。攜程數據顯示,住得好一點,行程寬鬆一點,不再忙着趕行程,吃高檔料理和當地特色菜而非「泡麵+老乾媽」逐漸成為黃金周出遊主流。
與此同時,一種為遊客量身打造專屬行程的「定製旅遊」也受到追捧。今年黃金周,攜程定製遊銷量同比增長超過400%。專注自由行產品的發現旅行負責人對大公報透露,2016年國慶黃金周的出行人數比去年同期增長300%。眾信旅遊公關經理李夢然告訴大公報,眾信推出的日韓半自由行產品這個「十一」也格外受青睞。
「定製旅遊」飆升4倍
「綠皮火車開了兩天才到北京」,回憶起2000年的北京之行,陳女士的父母除了初識北京的新鮮感,更多卻是旅途的疲憊。而如今,高鐵從重慶到北京只需要11個小時。可以說,高速鐵路和航空業的發展極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今年「十一」,陳女士的父母搭乘着高鐵,從北京到青島再到上海,打算七天玩遍兩座城市,「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而陳女士則「打飛的」到了倫敦,「僅用了以前從北京到上海的時間」。
郵輪遊受追捧
另外,郵輪這種「高大尚」的出行方式也漸漸變得親民,日韓郵輪遊受到追捧,今年「十一」攜程遊輪在線報名人數增長達100%。
中國旅遊研究院近日稱,在收入水平提升、旅遊消費環境淨化、簽證放寬等利好推動下,內地遊客正將「理性成熟」、「文明友好」的消費名片派至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