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足夠的看診時間讓醫患充分溝通,增加患者信任感
近段時間,深圳醫改如火如荼,取消事業編制,「去行政化」獲得社會高度認可。而深圳醫改大步改革,得益於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先行先試。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全員聘用、醫生廉潔從業、全面預約制、先全科後專科、打包收費制等一系列的全新醫院管理模式,讓港大深圳醫院2012年開門試業以來備受關注,不僅成為「醫改樣本」的標籤,也為內地其他公立醫院改革提供示範效應。\文/圖:大公報記者 石華
港大深圳醫院成立以來,因承擔着公立醫院改革的使命,一直都是「不走尋常路」。醫院管理實施董事會、醫院管理團隊和監事會「三權分立」,這讓醫院內部管理有很大的自主權。恰逢港大深圳醫院運營四年,港大深圳醫院院長鄧惠瓊接受了大公報記者專訪。鄧惠瓊表示,體制方面是有所不同,但是醫院並沒有自作主張,所有的改革都經市政府同意並得到了支持。
與實行編制管理的醫院不同,港大深圳醫院不再以級別定薪,而是以崗定薪。「與香港醫管局差不多,港大深圳醫院的醫生有三個不同的級別,顧問醫生平均年薪88萬元(人民幣,下同),副顧問醫生平均72萬元,住院醫生平均是46萬元,整體平均下來醫生的年薪是51萬。」鄧惠瓊表示,深圳醫生的平均薪水是每年30萬元左右,從薪酬來看,港大深圳醫院對年輕醫生是有吸引力的,也可以把清廉的風氣帶進來。
「高薪養廉」讓醫院回歸公益
在鄧惠瓊看來,「高薪養廉」是對醫療專業人員的尊重,也是讓醫院回歸到公益性的措施之一。除高薪外,更多內地醫生選擇港大深圳醫院是因為它與國際接軌,有去香港和國外進修的機會。許多醫生反映,在這裏可以做一個有尊嚴的醫生,收入透明化、公開化,並受到病人的尊重。
做手術給醫生紅包似乎在內地很常見,然而港大深圳醫院對此堅決抵制,一經查實,堅決開除。鄧惠瓊表示,目前沒有出現過一例醫生私自收受紅包的情況,雖有患者硬塞的情況,但他們成立了一個基金,用來幫助一些困難人群就醫。此外,醫生的收入僅僅與診療質量和崗位級別有關,而與看病數量、開藥多少、檢查多少「脫鈎」,使得港大深圳醫院有效地杜絕了過度醫療。
充足看診時間增加患者信任
同時,「全科打包收費」也是港大深圳醫院在內地的一個改革:200元全科打包費用括了掛號、診查、基本檢查、非嚴重傷口處理費及七天內基本藥品費等,而深圳市其他同級醫院的門診次均費用在300元到400元左右。鄧惠瓊介紹,約八成的病人在全科都可以看好。
「深圳普通專科醫生的門診費用平均為20元左右,港大深圳醫院將專科醫生診金提高到100元,這個定價綜合考慮了我院團隊診療模式下所產生的成本,包括需支付醫護人員的薪酬以及醫生需保證每名患者能夠得到10-20分鐘的溝通時間。」鄧惠瓊說,由於保證了病人足夠的看診時間,醫患充分溝通,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醫院投訴率也因此一直維持在業內非常低的水平。但她也表示,醫院對打包的病人也有選擇,比如高危的病人不適合。
運營5年後,港大深圳醫院將需要自負盈虧,因而其收支狀況一直備受關注。對此,鄧惠瓊透露,從2014年開始,醫院已經做到了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