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粵逾千街市啟快檢攔藥物殘留

時間:2016-08-18 03:16:40來源:大公網

  圖:8月17日,廣東一千家農貿市場啟動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強化全省農產品市場質量准入關/大公報記者方俊明攝

  【大公報訊】記者方俊明廣州報道:內地食品安全最大的風險來自農藥殘留、獸藥殘留。作為廣東省政府「十件民生實事」之一,「全省1000家農貿市場開展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工作17日起全面啟動。監管部門將通過信息化平台,匯總分析各地快檢信息數據,實施針對性監管。

  快檢不合格者多為蔬菜

  據悉,該快檢工作自7月1日試行,截至8月16日,廣東各地快檢蔬菜和水產品65.8萬批次,合格率99.61%,篩查發現和銷毀了2547批次超12946公斤的快檢不合格食用農產品,其中蔬菜類「佔大頭」,達2250批次逾11410公斤。蔬菜不合格包括白菜、菜心、芥菜、生菜、油麥菜、通心菜、上海青、豇豆、茄子等品種,主要涉及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水產品不合格包括桂花魚、泥猛魚、九肚魚、花甲、扇貝、麻蝦、小龍蝦等品種,主要涉及氯黴素和夫喃西林類代謝物殘留。

  廣東省食藥監局食用農產品市場安監處處長梁華輝表示,該快檢工作目前覆蓋廣東全部21個地級市的1146個市場,主要涉及蔬菜類和水產品類。快檢項目主要為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擬除蟲菊酯類、有機氯類、殺菌劑類等農藥;孔雀石綠、氯黴素、硝基夫喃類代謝物等藥物殘留。   在快檢數量方面,要求綜合性農產品批發市場、蔬菜專業批發市場,每天快檢數量不少於30個樣品。  

  梁華輝指出,該快檢工作有利於強化廣東全省食用農產品市場准入把關,讓消費者了解不同市場的銷售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目前全省已建設統一的食用農產品快檢信息化系統,今後將增加快檢品種和項目,並逐步擴展到廣東全部4400家農貿市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