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保護主義肆虐 中國外貿疲弱

時間:2016-08-09 03:15:24來源:大公網

  中國外貿數據持續疲弱,以美元計價,7月份出口按年跌4.4%,雖然跌幅有收窄,但已是連續第四個月下跌。而進口更大跌12.5%,跌幅為今年第三高,且已連續21個月下滑,表現較市場預期差。不過,由於進口跌幅超過出口,7月份貿易順差按月增近一成至523.08億美元(約3428億元人民幣)。中國海關總署指出,當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回升,表明四季度初出口壓力有望減輕。不過,英國日前發布的《全球貿易預警》報告中警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將阻礙國際間的貿易增長。\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首七個月,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歐貿易總額2.0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1.8%;中美貿易總值錄1.83萬億元,下降4.8%,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三大貿易夥伴為東盟,貿易總值錄1.61萬億元,下降2.2%。首三大貿易夥伴分別佔外貿總值15.2%、13.8%及12.2%。此外,受黃金進口帶動,七月內地從中國香港的進口額錄新高,達173.5億元。

  中金公司分析師劉鎏指出,按美元計價,七月中國出口雖同比下降,但降幅較六月有所收窄。值得留意的是,受惠於人民幣匯率的貶值,以人民幣計價的出口在7月同比增2.9%,增速較前值加快1.3個百分點。另外,去年貿易順差基數較低,使今年7月貿易順差按年大幅增長了25%,並推高美元計價貿易順差。按七月中國外儲環比減少41億美元,綜合美元貶值對外儲估值的正面貢獻,及貿易順差擴大的影響,資本項目資金流出或仍在延續。至於進口方面,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上月進口跌幅擴大與大宗商品進口額下滑有關。

  出口形勢將緩慢改善

  中國海關在新聞稿內引述七月的中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3.8,較上月回升1.1,表明四季度初出口壓力有望減輕。

  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認為,匯率波動對中國出口的促進作用,可望於下半年顯現,加之國務院要求加快轉型升級,培育出口競爭新優勢,且高新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業出口仍有望維持較好勢頭,預計未來中國出口形勢將緩慢改善,中國出口佔全球出口的份額將續提升,但他也表示,出口低速狀態恐難改觀。未來進口增速回升動力依然不足,中國進口整體延續負增長概率較大。劉鎏亦認為,中國外需仍面臨較多不確定性。綜合外貿先導指標及PMI出口訂單指標等,預計下半年中國出口或仍延續較低增長,且外需形勢亦不明朗。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不必因出口疲弱對經濟悲觀。他稱,中國經濟增長依靠出口已經是「過去式」,中國經濟是否回暖也並不依賴於出口。

  世界貿易入停滯階段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團隊認為,內地未來經濟走勢仍主要看房地產和基建支撐力度,但預計這兩者年內會逐步放緩,經濟仍有下行壓力。中信建投宏觀分析師胡艷妮估計,下半年中國經濟還是能保證在6.5%的底線之上。

  另外,英國經濟政策研事中心日前發布的《全球貿易預警》報告中提到,在全球出口總量達到峰值後,從2015年1月開始,世界貿易額已經連續15個月進入增長停滯階段。這一現象是自1989年以來首次出現。撇除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因素,保護主義抬頭為國際貿易增長停滯的更深層次原因。報告統計指,2015年全球採取的貿易保護措施的數量,比上一年度增長了50%,期內貿易限制措施數量,達至自由貿易措施的3倍,當中中國是受貿易保護主義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