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孫琳北京報道:交通擁堵、停車難、「拉鏈路」、能源利用效率低、養老設施匱乏、安保監控設施不足等六大「城市病」,在中國的城鎮化進程中長期困擾着城市的管理者們。29日,包括香港智慧城市聯盟在內的國內外110多名智慧城市「專家」匯聚北京,在第二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為這些「城市病」提供了「對症療法」。
智博會組委會新聞發言人江楠向記者介紹,本屆智博會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主題,共設智慧城市綜合館、海綿城市館、生態文明城市建設館、智慧城市國際館、智慧社區館、智慧醫療與健康館、智慧交通館、智慧金融與商務館、智慧能源館、智慧旅遊館、平安城市館、地理信息館等12個展館,它們彷彿12個醫療科室,針對各種「城市病」,致力於打造成「城市病醫院」。
港冀參與智慧城建設
在「新型智慧城市發展之路」的主題對話中,特區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鍾偉強發言稱,香港跟內地在智慧城市方面有很多值得關注的地方,香港智慧聯盟同中國智慧城市聯盟已在電子方面有一些初步互聯互通的合作框架協議。「希望可以利用香港作為一個平台,未來有機會參與中國不同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鍾偉強表示,港府未來會制定智慧城市的發展藍圖,今年年底將發布一份顧問研究報告,將融合中國智慧發展的「國標」和國際標準。
鍾偉強在接受大公報的專訪時表示,香港如今創新創業勢頭很猛,與內地的合作也日益頻繁,智慧城市是其中一個合作重點。香港城市發展起步早,經驗成熟,有許多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專業人士,可以為內地不同城市量身打造智慧城市建設方案。
首次參會的香港智慧聯盟主席鄧淑明也對大公報表示,內地大數據市場廣闊,香港可以同內地合作進行大數據的分析工作,另外,在電子健康領域,可探討兩地在醫療方面的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