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7月1日,山西太原,銀行工作人員正在清點貨幣 中新社
【大公報訊】記者張帥北京報道: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24日最新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6》(下稱《報告》)指出,截止2015年底,綜合反映人民幣國際使用程度的量化指標RII(人民幣國際化指數)由上一年的2.47上升到3.60,僅在美元、歐元、日圓、英鎊之後。《報告》編委、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在該《報告》發布會上表示,「人民幣有望在兩年內超越日圓和英鎊,成為僅次於美元和歐元的全球第三大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綜合考慮人民幣在貿易計價、國際金融計價與官方外匯儲備的全球佔比而計算得出,取值範圍為0-100,如果RII數值不斷變大,表明人民幣發揮了更多國際貨幣職能,其國際化水平越來越高。2015年,人民幣直接投資和境外貸款的大幅度增長,成為推動RII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最重要的因素。
美元上升歐元繼續下跌
《報告》介紹,美國經濟保持強勁復甦勢頭,美聯儲啟動加息進程,美元大幅走強,推動美元國際化指數由上年54.17上升到54.97,美元國際貨幣地位再度回升。歐元區溫和復甦,但是各成員國經濟表現參差不齊,歐元持續貶值,挫傷了歐元國際信心,歐元國際化指數由上年24.69降低至23.71,歐元國際使用程度進一步下降。全球經濟低迷、需求不足,致使日本經濟略顯疲軟,但日圓避險貨幣特徵進一步強化,日圓國際化指數總體穩定至4.29。英國經濟表現好於預期,貿易與投資增長較快,但是去年年底時因為「退歐公投」的臨近,英國政治與經濟形勢越發不明朗,英鎊匯率持續走低,英鎊國際化指數由年初4.79降至4.53。
《報告》指出,2015年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實收6.19萬億元,同比增長126.74%;實付5.91萬億元,同比增長54.71%。結算收付比由2014年的1:1.40顯著下降至2015年的1:0.96,首次出現人民幣國際化以來跨境人民幣實收低於實付的局面,反映套利性資本流入下降,人民幣的收入與支付更加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