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重溫經典」系列\費里尼:從寫實到魔幻的魅力\行 光

時間:2020-07-23 04:23:22來源:大公報

  在世界各地芸芸電影大師之中,意大利導演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一九二○至一九九三)可能是最為人熟知的一位。他最為老一輩影迷津津樂道的一段掌故是,你到底看了多少遍《八部半》(81/2)才看明白?而答案往往是十次八次以上……要知道,那是錄影帶、影碟尚未面世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看電影,只能進戲院在大銀幕前面看。《八部半》,就成為幾代影迷心目中,「難解經典」的表表者。不過,費里尼的電影並不只是跳躍的夢幻世界,有着由寫實到魔幻的豐富色彩。今年為費里尼誕生百周年,計劃於八月舉行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將會推出「百年費里尼」節目。

  費里尼出生於阿德里亞海沿岸城市里米尼一個推銷員家庭,不過,他並沒有按父親的願望接班去推銷食品,而是憑着繪畫天分,成為插畫師、記者,進而開始為電台節目和電影寫劇本。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西斯政權還在位,費里尼幸運地沒有被召入伍。他最接近戰爭的經驗,應該是和墨索里尼(Mussolini)的兒子合寫非洲冒險電影的劇本,在北非拍外景時剛剛趕及在盟軍打到來前逃回歐陸,而這部電影也因為意大利在北非的戰敗而不了了之。

  《露滴牡丹開》美得炫目

  作為電影人,費里尼真正被人注目,還要到戰後他成為意大利新寫實主義經典《不設防城市》(Rome, Open City)、《戰火》(Paisan)的編劇和助導,這兩部電影都得到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的提名。到一九五○年他首執導筒,處女作是《賣藝春秋》(Variety Lights)。而讓他真正登上電影大師的位置,要數到《大路》(La Strada)、《花街春夢》(Nights of Cabiria),這兩部由費里尼妻子茱麗塔馬仙娜(Giulietta Masina)主演的電影,雖然在美學上延續了新寫實主義的風格,但兩片關心的主題由更普遍的無產階級普通人,轉為較通俗的弱女子身上,馬仙娜扮演的流浪藝人和妓女,成為了經典的銀幕形象。這兩部作品除了在歐陸的影展得獎,也都獲得了當時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費里尼寫實風格最圓熟的作品,還要算是一九六○年的《露滴牡丹開》(La Dolce Vita)。這部法國康城電影節金棕櫚得獎作品,通過一個小報記者的眼睛去看羅馬中產社會的繁華與虛無,美得炫目之餘,又留下戚戚之感,同時,戲中偷拍名人的攝記Paparazzo,也衍生為西方世界形容這種行當的稱呼。

  《八部半》影迷傳說

  《露滴牡丹開》後,費里尼下一部拍的長片就是《八部半》。到了這個時候,他終於放棄了寫實主義的講故事方式,而是把不同的夢境片段拼貼起來,組成了一個迴圈。同時,這部講電影導演拍電影的「後設作品」,也是他個人心靈的反省,當中有真實的經驗,也有夢。他當然不是第一位把夢境搬上銀幕的導演,也不是第一個打破傳統寫實主義的電影人,超現實主義的電影作者,很早就做過這樣的創作。

  但費里尼可能是第一位有意識地發掘個人夢境作為創作素材的創作人,除了電影,還有不少圖畫、文字留下來,在他的自傳中更有一章叫「把榮格當老大哥」,直接承認心理學大師對自己創作的影響。

  《八部半》能夠在全球公映,無疑是因為費里尼在美國的名氣,以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加持,但其「非線性」的說故事方法,對當時觀影經驗受限於荷里活主流作品的各地觀眾,感覺新鮮,一時掌握不到理解的方法,於是成為影迷傳說。

  《想當年》夢幻回憶

  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曾為費里尼的著作《虛構的筆記本》(Fare un film)作序,指費里尼的電影都是回憶錄,離不開對故鄉里米尼的回憶。

  的確,由《賣藝春秋》開始,像馬戲團、小丑之類的童年執念就不斷在他的電影裏出現,成為貫穿其創作生涯的主題。不過,當中集大成的作品,還是要數《想當年》(Amarcord)。導演在這部作品中直接回到童年時代,把故鄉、少年往事、當時傾慕的女神、法西斯治下的荒誕,都以甜美的影像包裝成更大的夢幻。

  今年是費里尼誕生一百年,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回顧節目「百年費里尼」,將會放映他導演的全部二十四部作品。首先是八月份的正節,會有《大路》、《花街春夢》、《露滴牡丹開》、《八部半》、《羅馬》(Roma)、《想當年》六部作品,然後,由電影節發燒友的放映接力。雖說近年流行大銀幕放映數碼修復電影,但像這樣完整地看完一位傳奇大師的作品,看夢境、馬戲、傾慕女性等等主題,如何貫穿費里尼四十年的創作,還是機會難得。當然,更有趣的可能是同場展出他的手繪畫作,可說是了解費里尼必不可少的一環。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