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電影的「對賭模式」/田 力

時間:2019-02-21 03:17:32來源:大公報

  春節假期已過,內地賀歲片冠、亞、季軍分別是《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大贏家是《流浪地球》,大輸家是誰?未能確定,因為現時的電影投資和發行都引入財技,更清楚的描述應該是「對賭模式」,所以單看票房未必知誰是輸家。

  「對賭模式」其實不新鮮,在發行上的所謂「包底分帳」便是。通常一齣備受看好的電影,很多發行商想得到手,於是預估一個票房數字,付與製片方分帳,即所謂「包底」,如上畫後做不到預期票房,發行商便虧蝕;如果超過了的話,製片方可再得到分成,勝負關鍵在於發行商的眼光。這種方式是價高者得,所以被看好的電影往往在未上映時已關了蝕本之門,傳聞中《瘋狂的外星人》的發行屬這一類。

  「對賭模式」還發展到對電影公司和電影人的投資,如某大導演的工作室,以五億(人民幣,下同)作價賣給一電影公司,條件是工作室五年內每年得創造一億以上的盈利。更簡單的一種是基金公司給電影人一筆資金,為計算方便,以一億為例,電影人每年要交回一千萬利息,表面看來利息很高,但若當事人有信心能在一年內投資及製作一至兩部電影,而電影又賺錢的話,這種「對賭」便風險不大。

  投資的「對賭」和發行「包底」的「對賭」,理論上如能「理想地」結合起來,電影人有機會處於不敗之地。如電影人跟投資者「對賭」得一筆資金,去拍他的電影,而電影又有發行商「包底」,並且單單「包底」已有利潤,電影人便完勝。最重要的是過程中每一步都不出錯,電影要如期開拍及完成,更要在預期中上映,「包底」金額也要足夠,所以,這種情況出現機會不高。

  「對賭」是考眼光的遊戲,而在市場推出產品能否成功亦靠眼光,於是,現在投資電影的過程變得非常透明。

  首先是主投方交出項目的內容,如故事、導演、演員等,若市場反應熱烈,這項目便容易成事;反之,這電影便只得一方投資,一般公司不會單獨冒險,項目多數會胎死腹中。發行亦一樣,被看好的電影不愁沒發行,「參投」、「包底」等不一而足,反之很難找到發行商,電影便上畫無期。上月便有一齣拍好兩年的電影上畫,票房很差,可謂血本無歸。

  「對賭」的風險因人而異、因片而異,最危險的是遇上「爆冷」,但電影史上很多「爆冷」個案。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