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蹺腿易令骨盆傾斜,形成失衡狀態,嚴重者會發展成臀肌炎。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不少以往在辦公室工作的人,變為居家工作。長時間維持坐姿,除了腰部痠痛,假若你亦感到臀部久坐痠痛,可能已患上臀肌炎。
臀部肌肉主要由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狀肌等組成及參與髖關節的活動。臀肌炎是當人們受涼受潮、長期的反覆勞損,以及其他原因引致的肌纖維無菌性炎症。
平常坐下有蹺腿習慣的人士,屬於其中的好發人群。因為蹺腿會令骨盆傾斜,形成一側髂骨高、一側髂骨低,當養成習慣時,下盆的骨骼、肌肉、筋腱三者關係改變,形成失衡狀態,很大機會形成「長短腳」。而有「長短腳」的人士因骨盆歪斜、一側臀部肌肉長期反覆牽扯,另一側短縮,可以發展為慢性炎症。
氣血不通易造成痠痛
陳先生是一位退休人士,其日常生活為晨運、飲茶,以及在家看電視。一天他前來診所求診,表示最近感到臀部位置痠軟,步行時大腿處有牽扯感,久坐時右側臀部經常容易有痠痛感,非常困擾。
經過檢查,陳先生並無「長短腳」,但觸診其右側髂骨上臀中肌、臀小肌位置時,有明顯隆起及結節感,並且按壓有痠軟感。在問診過程中,陳先生講述自己近日因追電視連續劇而久坐,故他應是臀肌氣血不通引致臀肌代謝產物無法清除,造成痠痛現象。
《黃帝內經》中記載「腎主骨」「脾主肉」「肝主筋」。一般痛症與骨骼、肌肉、筋腱有密切關係。故在中醫學角度,我們主要調理肝、脾、腎三臟為主,以柔筋、強骨、濡潤四肢為治則。
針灸治療上,我會選足太陽膀胱經的殷門穴、足少陽膽經的陽陵泉穴、足少陽膽經的環跳穴,以及其他近端穴位及阿是穴配合治療,以達到健脾益氣、疏通經絡、活血止痛之作用。
在推拿上,則沿着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等的肌肉紋理作橫向來回撥動,務求使肌纖維上的黏連散開,再調整骨盆之間的結構,釋放張力,使其回復平衡以達到「骨正筋柔,氣血自流」之效果。
陳先生經過三次治療後,臀部之痠痛以及牽扯感已有改善。及後囑咐他每天做伸展,注意坐姿以及時間,配合治療安排。在治療及休養下,陳先生的問題得到明顯的改善,他更養成良好的習慣。
拉筋可放鬆臀部肌群
預防臀肌炎,平常可做拉筋運動。患者則可按摩穴位,以減輕痛感。
拉筋可有效放鬆臀部肌群。
方法:坐位,左側下肢伸直,右側曲膝跨過左側下肢並用雙手抱膝向身拉至臀部有牽扯感為度,可有效放鬆臀部肌群,預防臀肌炎。
臀痛患者平時可自行作穴位按摩,有助疏通氣血,舒筋活絡,減輕臀部不適。所選穴位包括:環跳穴、陽陵泉、殷門穴。
方法:以環跳穴為主,以手握拳,手心向內,在患側環跳穴上輕微捶打50下。
患者應根據情況作考慮,如果臀部疼痛嚴重,應該積極尋求醫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