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學習中國共產黨歷史(三)/北伐戰爭、工農運動和國共合作破裂

時間:2025-10-15 05:02:09來源:大公报

  左圖: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右上圖:毛澤東組織湖南農民運動。右下圖:毛澤東發表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北伐戰爭的直接打擊目標是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主要有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支勢力,他們直接掌握的軍隊有70萬人,而國民政府所管轄的國民革命軍只有10萬人左右。面對敵我兵力懸殊的形勢,國民革命軍在蘇聯顧問指導下制定了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戰略方針。在沿途人民群眾大力支持下,北伐軍一路勢如破竹。至1927年3月,北伐軍完全佔領長江以南地區。

  國共兩黨合作結出的碩果

  在北伐軍取得巨大勝利的同時,馮玉祥率領的國民軍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幫助下,於1926年9月在綏遠五原誓師,揮軍南下。11月控制陝西、甘肅等省,準備東出潼關,回應北伐軍。

  北伐戰爭是在共產黨提出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的口號下進行的。北伐進軍過程中,共產黨員、共青團員捨生忘死,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尤其是共產黨員葉挺領導的獨立團,率先攻入武昌城,成為贏得「鐵軍」稱號的第四軍中一支英勇善戰的部隊。共產黨人在軍隊政治工作和發動工農群眾方面作出巨大貢獻。中共廣東區委領導廣東省港罷工委員會組織了3000人的運輸隊、宣傳隊、衞生隊隨軍北上。北伐軍向長沙開進時,中共湖南區委發動工農群眾參加帶路、送信、運輸、救護等工作,還組織農民自衛軍直接參戰。這種熱烈的場面,在中國以往的戰爭中是罕見的。

  北伐戰爭在短時間內取得巨大成功,是國共兩黨合作結出的碩果。

  湘鄂贛工農群眾運動高漲

  隨着北伐勝利進軍,工農群眾運動以空前規模迅速高漲。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表現得最為顯著。

  在這些省份,農民運動首先高漲起來。毛澤東於1926年11月擔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以湖南、湖北、江西、河南農民運動為工作重點。從1926年夏到1927年1月,湖南農民協會會員從40萬人激增到200萬人。農民有了組織,便開始行動,發動了一場空前的農村大革命。毛澤東在當時就指出:「國民革命需要一個大的農村變動。辛亥革命沒有這個變動,所以失敗了。現在有了這個變動,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在城市,工人運動也高漲起來。湖南、湖北兩省總工會在1926年9月至10月間相繼成立。到1927年1月,兩省工會會員發展到70萬人。江西省總工會也正式成立。

  黨中央和上海區委從1926年10月開始,組織上海工人進行武裝起義。第一、第二次起義遭到失敗。接着,黨中央和上海區委聯合組成起義最高指揮機關──特別委員會,由陳獨秀、羅亦農、趙世炎、周恩來等任委員,周恩來任起義總指揮。在他們直接領導下,上海工人於1927年3月21日成功發動第三次武裝起義。22日,成立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這是黨領導下最早由民眾在大城市建立起來的革命政權。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是大革命時期中國工人運動的一次壯舉,是北伐戰爭時期工人運動發展的最高峰。

  【關鍵詞】

  北伐戰爭

  國共兩黨合作

  工農群眾運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