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普通話正音/「馬路」從哪兒來?\GAPSK語文推廣委員會

時間:2021-06-08 04:24:03來源:大公報

  圖:現今的馬路只是英語音譯的簡稱,與馬匹無關。

  人們每日出行,無論是上班下班,還是逛街回家,都免不了做一件事,那就是過馬路(mǎ lù)。馬路,是供人或車馬出行的寬闊平坦(píng tǎn)的道路、公路。多是由人修建,供人使用,主要目的是方便人類從事諸多(zhū duō)的生產活動。那麼「馬路」一詞又是從何而來呢?

  「馬路」一詞最早可追溯至春秋(chūn qiū)時期。《左傳.昭公二十年》:「諸師子申遇公於馬路之衢,遂從。」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秦國跟匈奴(xiōng nú)作戰,為達到快速反應,修建(xiū jiàn)了長八百公里、寬三十米的秦直道,可供馬車、騎兵列隊整齊快速出動,大軍從咸陽出發,三天就可以到達邊境。秦直道為供馬車、騎兵及大軍出發,是當時的高速公路(gāo sù gōng lù),又稱馬路。史學家推測,昭君出塞(zhāo jūn chū sài)走的就是這條「馬路」。

  古今馬路非同源

  然而,此馬路非彼馬路。今天我們所說的「馬路」一詞,和古代的「馬路」並非同源。那麼今天人和車走的「馬路」由從何而來呢?歐洲在工業革命(gōng yè gé mìng)以前,一般道路都是土路,即使在倫敦、巴黎和布魯塞爾這類歐洲大城市中,最好的道路也是用石子鋪成,當時還沒有用複雜技術修建的道路。十八世紀末,英國正處於工業革命的熱潮(rè cháo)之中,工業的發展對交通運輸(yùn shū)的要求越來越高,昔日(xī rì)那種「人走出來的路」,再也不能適應人們的需要了。

  在這種情況下,蘇格蘭(sū gé lán)人約翰.馬卡丹 (John .Loudon McAdam)設計了新的築路方法,用碎石鋪路,路中偏高,便於排水,路面平坦寬闊。後來,這種路的名字取自其設計者的姓,「馬卡丹路」。十九世紀末中國的上海、廣州以及福州等沿海港口開埠(kāi bù),歐美列強在華建立租界,便把西方的馬卡丹路修建方法帶到了中國。當時中國人便以英語「macadam/馬卡丹」的音譯作為路的簡稱,後來俗稱「馬路」。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