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中華文明\傳統節日和節慶文化的來源(一)

時間:2019-03-22 03:17:27來源:大公報

圖:中國的節慶建基於農業生產和健康生活的重大節氣上,當中春節與中秋節是最重大的節慶

您有想過,中國傳統節日是從何而來嗎?

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的最大分別,在於從古至今,中國的節慶都是建基於農業生產和健康生活的重大節氣上,從而引申出全民性的祭拜或慶賀儀式,例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冬至等,其中立春作為新年伊始並協力播種的節氣,中秋作為收穫團圓的季節,對應成為兩個最重大的節慶:春節與中秋節。

中華傳統節日的文明價值結合了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和合精神,比許多宗教的最高邏輯範疇都要宏大,因而能夠吸收和包容各種宗教體驗的文化合理內容,具有現代文明和未來文明的構成意義。而中華文明屬於世俗文明,其天道需要通過地德來表達,地德需要通過人文來實現,即是說,在認知天道的同時,人類要通過遵循天道的勞動來獲取生活資料,這就是地德,地德的最大化就是保障日常生活資料來源的人文秩序,就是仁德人道的社會組織結構。

對於中華文明的創生,首先我們可從「天文曆法」入手。根據考古發現,中華文明的天文曆法機制至少有6500年歷史。古今中外有天文曆法種類多達以千計,基本分為陽曆、陰曆、陰陽合曆三大類。其中中國古代曆法就是融合前兩者的特點,並輔以星象、物候的陰陽合曆系統。其制定的準則有以客觀觀察到的太陽運動來編制日、年,也有以客觀觀察到月亮運動來編制月份並有月相的「朔望」和「旬」概念,共同組成季節和節氣,中華傳統節日由此產生。 (待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