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執笠、執平貨、執二攤

時間:2018-10-26 03:16:17來源:大公報

  圖:大家可會聯想到「執笠」會與「竹笠」有關?

  廣東人會把「結業」(Business break up/shut down/closed down)說成「執笠」。對於「執笠」的由來,筆者有兩個理解:其一、一旦結業,各人須「立」刻「執」拾私人物件和餘貨。如是者,「執笠」一詞就是演化自「立執」;把它倒轉來說,並通過變調把「立」讀成「笠/立6-1」,便得出個「執笠」來;其二、舊時存放和運送物品時多用上一種叫「笠」的竹篾籮子。如老闆某天發出「去拿些『笠』來『執』拾東西」的指令,就是暗示要把店舖內所有東西搬走,即要結業了。

  就生意難做,有人會說:「等『執』!」;也人會說:「『執咗』好過!/『執埋』佢好過!」「執」、「執咗」、「執埋」相當於「執笠」。現今,人們多會把「執笠」說成「摺埋」,這個叫法是由「執埋」通過音變而來:「執(zap1)」變韻母成「zip1」,再變調成「摺(zip3)」。

  一般來說,店舖在「執笠」前會來一次清貨大減價,務求把虧損減至最低。人們會抱着撿便宜心態進去「執平貨」。由於價錢實在低殘,有人就語意誇張地說這些是「跳樓貨」,意思是以這樣的價錢出售,老闆得跳樓自殺了。

  舊時如到了「執笠」日完結時還有餘貨,這些貨品或會轉至「二」手市場中的「攤」檔與一些舊貨一併售賣,人們叫光顧這些攤擋做「執二攤」。時至今天,人們對「執二攤」有了新的理解—人棄我取,如:用別人用過的東西;取代原先由某人擔當的角色,語帶貶義。

  話說回來,有人會叫「執笠」做「關門大吉」,那究竟「關門」與「大吉」何干呢?「關門」,即關上門,借指歇業或結業。很多時,「關門」是因為周轉不靈,此時老闆沒能做到「光榮結業」──沒「走數」,即結清街帳和沒拖欠人工,「走路」(溜之「大吉」)的情況屢見不鮮,所以有人用「關門大吉」來譏諷那些留下不圓滿結局的無良僱主或企業。然而,遇上經濟環境惡劣,經營下去只會耗盡資本,倒不如提早「關門」,這對勞資雙方都會是心安理得和「大吉」大利的。

【「粵語方言用字:執」之四】

香港資深出版人 梁振輝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