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房屋問題,特區政府委派「土地供應專責小組」(Task Force on Land Supply)檢討本港土地供應來源。這個俗稱的「覓地小組」提出18個可能提供額外土地的選項,正在進行公眾諮詢。其中一個選項是利用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作其他用途,按公眾的理解就是要不要將粉嶺的高爾夫球場(golf course)改用來建造房屋。
剛上任不久的香港總商會(Hong Kong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主席夏雅朗(Aron Harilela)日前接受《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的採訪,談及這個問題。我們不評論其觀點,只介紹他所使用的一些英文詞語。
首先,夏雅朗認為鏟平(to bulldoze)粉嶺高球場來蓋樓(to make way for homes)的提議是試圖轉移視線。他的原話是「a bit of a red herring」。這裏他用的是英文成語a red herring即「紅鯡魚」,本意指熏鯡魚,但也常指用來指誤導或轉移視線的事物或信息。如:The police investigated many clues, but they were all red herrings(警察調查了許多線索,但這些線索都是用來轉移視線的)。夏雅朗在這個成語前面加上a bit of(有點兒),使批評的口脗顯得委婉一些。
此用法的來源有不同說法,一種認為當初反打獵人士在獵場中四周放置熏鯡魚以混淆獵犬的嗅覺而轉移其注意力;另一種說法是有監獄逃犯在逃跑的路程外放置熏鯡魚引走追緝的警犬以便順利逃脫。
其次,夏雅朗認為用高球場來蓋樓的提議是「a silly deflection of the fundamental issue(荒唐地偏離了根本問題)」。Deflection這個名詞來自動詞to deflect,意思是偏離或使人偏離原定的方向或目的。
他說:「The housing problem has a rippling effect:people don't want to live in a tiny apartment; the talent pool will decrease; people leave here rather than coming here(房屋問題會有漣漪效應:人們不想住在鴿子籠裏;人才庫會衰竭;人們都想離開而非遷入此地)。」文中的rippling effect也常寫作ripple effect,中文譯作漣漪效應或連鎖反應,指的是一事物的影響逐漸擴散,如一塊石頭投入水中所產生的漣漪漸漸擴大。
他認為香港面對的是「房屋危機」(housing crisis),問題的核心(The heart of the issue)在於政府必須改變土地政策,開放填海造地(to release reclaimed land)和檢視如何利用棕地(brownfields)。
亦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