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只此青綠》劇照──入畫。
餘音繞樑傳古韻,咫尺千里舞江山。除夕之夜,以中國十大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為創作背景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選段)登上央視虎年春晚,舞者身着青綠色長裙,搖曳生姿,以絢爛之身演繹卷中「青山之嫵媚」,將中國古典式傳奇娓娓道來,一顰一笑間重現宋朝美學巔峰。演出中,領舞孟慶暘的「青綠腰」更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熱議話題。\大公報記者 俞晝杭州報道
「我在劇中飾演的角色是『青綠』,這是一個很寫意的形象,演繹時需要加入很多的想像力。」孟慶暘告訴大公報記者,受時間限制,春晚展示的是《只此青綠》中的一段群舞,將《千里江山圖》裏的青綠設色抽離出來,幻化成女性人物形象。伴隨着舞者的聚合分離,「靜待」、「望月」、「落雲」、「垂思」、「獨步」、「險峰」、「卧石」等造型動作一一展開,層巒疊嶂間,千里山河盡顯舞台。
「我們身上的每一個配飾都有着獨特的含義。」孟慶暘指了指自己高聳入雲的髮髻笑着說,這像不像奇石?「還有我們的衣裙,別看都是青綠色,實際上顏色是斷層的,上為石綠,下為石青,這樣在舞動起來能形成視覺差,更能模擬出山巒的高低變化。」令許多觀眾念念不忘的「青綠腰」同樣有着自己的意象。「在舞蹈詩劇中,這個動作被稱為『險峰』,通過舞者起伏的身形,展現山峰的凌厲與陡峭。」
雖然不止一次以領舞的身份登上春晚舞台,但在孟慶暘眼中,「青綠」的演繹仍頗具挑戰。「《千里江山圖》展現了宋朝美學的大氣磅礴,因此我們的舞蹈不僅要展現柔美,更需要柔中帶剛,對腰腹力量的要求很高。」孟慶暘說完一個後仰,向記者秀了一把「青綠腰」。「右腳在前,左腳在後,腰部慢慢向後,傾斜至九十度再回正……關鍵在於收緊核心,將身體放平,千萬別做成下腰動作。」
舞者用半個月練習「安靜」
周莉亞與韓真被譽為「舞壇雙子星」,曾創作出《沙灣往事》、《永不消逝的電波》等多部爆款舞劇,此次她倆再度攜手,共同擔任《只此青綠》的總導演。「現代舞蹈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西方芭蕾訓練體系的影響,講究開、繃、直,尾椎是向上的狀態。」但為了讓《只此青綠》真切還原宋代人的氣質,她們希望舞者的狀態有所改變。
「宋畫裏的女性瘦削而輕盈,肩膀窄,纖薄而柔弱。演繹上也不能如往常跳舞抬頭挺胸的模樣,而是要把氣沉下來,讓力往裏走,才能有古典美的韻味。」韓真一邊說,一邊做了個內收的姿勢,「我們想要的是博物館裏宋代壁畫裏的感覺。」查閱大量資料後,兩位導演最終將「靜」、「端」、「穩」定為《只此青綠》的語彙風格,這也給舞者造成了巨大的困擾。
「剛集合時,我們有半個月沒編舞段,就是在調呼吸、找感受,舞者們後來都有點焦躁了。」韓真告訴記者,為在舞台上更好地呈現出宋畫裏的沉穩和傲骨,她要求舞者們練習「安靜」,閱讀詩歌、臨摹繪畫,將自己想像成宋代女子。四個多月排練下來,從編導到演員,都把時間放慢,把心態放慢,逐漸融入到作品中。「就像點一炷香,是要慢慢熏的。」
完成《千里江山圖》後,畫家王希孟並沒有遵循常例,在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名章,他認為「此畫與天地眾人共繪,往來者但見青綠足矣」,可見「青綠」是畫作的靈魂。「學舞那麼多年,老師一直在教導我如何通過肢體來宣洩情緒,但『青綠』卻要我把所有的情緒收在心裏,因為它是沒有生命的,但當它移動時,整個時空都隨之轉了起來。」孟慶暘感慨道,這一年她都將自己沉浸在「青綠」的形象裏。「很難,但是值得!」\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