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德國選項黨的支持者得知結果後歡呼\美聯社
【大公報訊】綜合法新社、路透社、德國之聲報道:被視為2017年德國大選風向標的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簡稱梅前州)地方選舉結果出爐,震動德國政壇。憑藉着民眾對總理默克爾難民政策的不滿情緒,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選項黨(AfD)一舉拿下將近22%的選票,超越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成為該州議會第二大政黨。令人唏噓的是,這裏恰恰是默克爾的聯邦議會選區。
4日梅前州舉行的地方選舉中,左翼的社會民主黨(SPD)獲得了30.5%的選票,而反移民和反伊斯蘭的德國另外選擇黨(AfD)獲得21.9%的選票,列第二位。默克爾所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僅獲得19%的選票,比上次選舉下滑4%,列第三位,創下該黨在該州地選歷史上的最差成績。
德國明年將舉行聯邦議會選舉,梅前州的選舉被認為是大選前一個風向標。梅前州屬於前東德,也是默克爾本人聯邦議會選區所在地,被認為是其「政治故鄉」。
選項黨黨魁佩特里表示,這一結果當面給了默克爾一巴掌,選民們對默克爾災難性的難民政策發出信息。選項黨在梅前州的領導人霍爾姆對支持者說,「今天也許意味着默克爾總理地位末日的開始」。
法國右翼民粹政黨國民陣線為選項黨的勝利歡呼。該黨黨魁瑪琳.勒龐在推特上說,「昨天不可能成為了可能:選項黨的愛國人士掃走了默克爾的政黨。祝賀你們!」
不過,社民黨和基民盟組成的執政聯盟,仍有望得以繼續。兩黨共獲得42個議席,超過該州71個議席的議會半數,而選擇黨則成為第二大黨,佔據18席。
「沒錢州」懲罰默克爾
人口僅165萬的梅前州位於德國東北部,在十六個聯邦州中人口密度最低。作為兩德統一後新加入的聯邦州,該州是失業率高、經濟實力相對弱的聯邦州之一,曾被稱為「沒錢州」。
雖然社民黨和基民盟聯合執政的過去10年裏,該州在降低失業率、提高社會福利保障等方面有明顯進步,但是,難民政策以及接收大批難民對德國社會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在默克爾歡迎難民的政策下,德國去年接納難民達110萬人,國內的反移民情緒出現上升趨勢。選前民調顯示,難民議題是對選民投票的最有影響的議題之一,而選舉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
默克爾明年連任或受創
觀察人士表示,選項黨的這次強勢表現,可能會在明年的大選之前削弱默克爾的政治地位。如果兩周後她所屬政黨在柏林地方選舉再次受挫,將為她明年挑戰第4任期蒙上陰影。
過去11年來,默克爾民調高企,讓基民盟在各項選舉中戰無不勝,但隨着難民危機,默克爾瞬間成為該黨的包袱。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者諾伊格鮑爾表示,此次選舉表明傳統上吸引保守選民的基民盟已經失去了其基本盤,因此此次選舉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倘若選項黨在柏林地方選舉中再次勝選,情勢恐將一發不可收拾」。不過,他也稱,由於梅前州有效選民僅100萬人左右,其對來年大選的影響有限。
基民盟在聯邦議會的姐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CSU)為此憂心不已。根據《明鏡周刊》報道,默克爾原計劃在今年稍後時間宣布競逐第四次總理任期,但由於基社盟的抵制而暫時擱置,基社盟要求默克爾承諾控制難民人數。
根據最新民調則顯示,默克爾的民調已由67%,一路滑降至45%,創下5年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