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硅谷向中國企業「取經」

時間:2016-08-15 03:16:25來源:大公網

  圖:有「中國硅谷」之譽的北京中關村/網上圖片

  【大公報訊】綜合報道:硅谷長期以來都是世界科技之都,它孕育了社交網絡和iPhone,並讓這些科技產品在全球範圍內流行開來。但中國的科技行業─尤其是移動業務─在某些方面已經領先於美國。一些西方科技巨頭,正從中國企業那裏尋求創意。這種轉變表明,中國在全球科技產業的發展方向上可能享有更大的話語權。

  在通訊應用Snapchat和Kik裏,人們用彷彿毫無章法的棋盤一樣的條碼建立聯繫,用智能手機拍照分享信息。Facebook也打算在其Messenger應用內增加叫車及付款功能。Facebook和Twitter已經開始提供視頻直播。所有這些新動向都有一個共同點:相關技術最初是在中國流行起來的。

  「中國抄襲美國說法過時了」

  行業領導者指出,中國在很多領域都是最先試水者。微信和支付寶這兩個中國應用很早就開始利用二維碼,讓人們支付購物款項或轉帳。兩者的用戶都毋須切換到其他應用,就可以叫一輛的士或者一份披薩。微信推出應用內即時新聞比Facebook早很多,它還在WhatsApp之前開發出了對講功能,在Snapchat之前開始大量使用二維碼。「我們認為中國是走在前面的。」Kik創始人利文斯頓說。

  在中國,用移動設備支付帳單、訂購服務、觀看視頻、尋找數據的人,比全世界任何地方都要多。去年,中國的移動支付交易總額超越了美國。據預測,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將突破10萬億人民幣(約合港幣11.7萬億)。

  「坦白講,中國抄襲美國這種說法好多年前就過時了,在移動領域事實恰恰相反:美國常常抄襲中國。」科技調研公司Stratechery的創始人湯普森說。「例如Facebook的Messenger,要弄清它的發展路線,最好是以微信為鑒。」

  湯普森表示,「美國是信用卡普及度最高的國家,而且幾乎所有美國人都有個人電腦。但在中國,所有人都是時刻在使用手機。在移動商務和移動支付方面,中國已經領先於美國,因為它跳過了PC和信用卡的階段。」

  互聯網創新 模仿到被模仿

  不僅如此,以移動設備為平台的中國互聯網創新也在感染着不少外國來華者。

  來自阿曼的商人阿里,在中國生活已快半年,他不僅出門很少帶現金和信用卡了,還迷上了微信搶紅包。「手機掃一下二維碼直接付款,超級方便!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真是令人驚嘆。」阿里說。

  來自薩摩亞的米其林,在中國已3年。她的手機裏有好幾款外賣App。「在中國,我經常用美團和餓了麼,裏面有各種店舖和菜品,直接選就行。」米其林說,回國休假,已經感到很不習慣了。

  切利亞是法國一家互聯網視頻公司的品牌經理,今年來中國考察後表示:「中國的互聯網模式創新十分領先,中國的角色也逐漸從模仿變為被模仿。」

  來自紐約的詹妮,到中國旅遊近1個月後感嘆:「雖然紐約的互聯網很發達,但我還是明顯感覺到中國互聯網的強大,它居然能讓這麼多用戶同時使用而且保持高速運行。這樣的網絡承載力,是我很難想像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