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日,安倍晉三內閣進行了第二次改組,任命稻田朋美為防衛大臣。這一安排令日本國內外嚴重關切,其原因並非稻田朋美的第二位女性防衛大臣身份,而是其過去一系列嚴重右傾的言動。人們不禁要問:日本防衛大臣難道要越來越右?
稻田朋美以「右」聞名
稻田朋美2005年第一次當選國會議員,在日本政界資歷並不算深厚,但其極度右傾保守的言動卻「馳名內外」。
稻田朋美的右傾言動在歷史觀問題上體現得最為集中。對於東京審判,她認為既違反了《波茨坦宣言》、又違反了近代法律「罪刑法定主義」的原則,因此在雙重意義上都違反了國際法。作為佔領政策和戰後體制的中心,日本要擺脫戰後體制,就必須推翻東京審判。
對於靖國神社,她在當選議員後每年8月15日都要進行參拜,而且多次在靖國神社主辦集會,鼓吹要「基於神道對靖國神社進行國家護持」,將阻止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和平人士斥為「忘恩之輩」,說「在靖國神社所發的誓言絕不是『永不再戰』,而應該是『祖國有任何情況,我們要繼續作戰』」。
對於慰安婦問題,她多次聲稱「在戰時這是合法行為」,並且主張撤走日本駐韓使館門前的慰安婦少女銅像,遭到韓國的猛烈抨擊。2015年2月,她在對「河野談話」進行評論時,稱慰安婦制度「不存在強制性」。稻田朋美自身作為一位女性,如此觀點實在令人瞠目。
稻田朋美的右傾保守言動並非始於其參政之後,而是早在其擔任律師期間就有突出體現,她甚至利用自己的法律專業知識為否定日本侵略歷史服務。
2003年,稻田朋美作為因南京大屠殺期間進行「殺人比賽」而被列為乙級戰犯的野田毅和向井敏明子女的代理人,將戰時報道此新聞的《朝日新聞》和《每日新聞》等日本媒體告上法院,聲稱這並非事實,要求為兩名戰犯「恢復名譽」。同樣,她還主導了對着名作家大江健三郎的起訴,聲稱其著作中描述的「沖繩日本兵被命令集體自殺」不屬實。儘管兩案都以敗訴告終,但她並不死心,裁決後在法庭上侮辱法官而遭到斥責,其後又四處繼續宣揚自己抹殺侵略史實的觀點。
將日本帶向何方?
然而,正是由於稻田朋美幾乎「無出其右」的嚴重保守言動,引起了安倍晉三的重視,也成為其踏入政壇的契機。鑒於其尚淺的政治資歷和普通的家庭背景,稻田朋美政治生涯的一帆風順在日本政界實屬罕見,這當然與安倍的一路大力提拔密不可分。
安倍之所以如此器重稻田朋美,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後者與他的政治理念幾乎毫無二致,右傾程度甚至比他還要嚴重,兩人可謂志同道合。二是稻田朋美對安倍言聽計從,即便意見有所不同,也會以安倍為準,比如她原本反對日本加入TPP,但在安倍第二次擔任首相後轉為支持。三是她對安倍不吝溢美奉承之辭,2013年曾表示「只有安倍才能拯救日本」,「聽了安倍的演講,就好像神諭一般」。
這樣的稻田朋美自然被安倍視為實現自身政治目標、鞏固自身政治地位的一大助力。此次將毫無經驗的稻田朋美放在防衛大臣職位上,日本政界廣泛認為安倍是為了用親信鞏固控制力,幫助其打破自民黨規定,實現總裁的「三連任」,而報酬就是將稻田朋美列為自己的繼任人選。
然而,安倍這一私心明顯的人事安排遭到了民眾的強烈反對。日本主流媒體民意調查顯示,反對稻田朋美擔任防衛大臣的比例高達43%,遠高於其他內閣職位,反對安倍延長總裁任期的比例更高達52.5%,說明用意早被公眾看破。
如此嚴重右傾的防衛大臣也引起了日本內外的廣泛憂慮。韓國媒體一致將稻田朋美定性為「極右」政治家,對其擔任防衛大臣深感不安;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委婉警告稻田朋美不要去參拜靖國神社;自民黨內很多人擔心其全盤否定戰後體制的右翼言論會影響美日同盟;就連作為同僚的外相岸田文雄也公開希望其考慮政府立場,不要參拜。對此,她的回應模棱兩可,並未明確表示不去參拜。
對於稻田防衛大臣主管下的日本軍事動態,人們還須拭目以待,但希望其不要進一步滑向極右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