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 /英國《衛報》
【大公報訊】綜合NHK、《朝日新聞》、《日經中文網》報道:日本宮內廳多位相關人員13日向日媒透露,高齡82歲的明仁天皇近日表示,想在生前把皇位傳給皇太子德仁親王,但宮內廳次長山本信一郎稍晚否認此一消息。
據報道,明仁天皇表示,能依日本憲法規定,善盡天皇職責的人才能稱為「天皇」,考慮到今後隨年歲增加,為減少身體、精神上的負擔,工作量將日漸減少,他不願意當尸位素餐的「天皇」,因此向宮內廳相關人員提出「生前退位」,據說皇后美智子、皇太子德仁親王,及秋篠宮文仁親王都已同意。
公認的「親民天皇」
明仁天皇生前退位消息最早由NHK報道,《朝日新聞》等多家日媒隨後報道,宮內廳次長山本信一郎等多位相關人員表示,報道並非事實,宮內廳目前並未針對明仁天皇退位進行準備。不過有多位宮內廳相關人員表示,明仁天皇已經和皇后、皇太子等人提出生前退位一事,只是能否實際實行,還有待確認。
在日本皇室史中,截至第124代昭和天皇,有將近半數的天皇在生前就把皇位傳給太子,成為「太上天皇」,但明治時期以後就沒有出現太上天皇。日本上一次天皇生前退位,是江戶時代後期的光格天皇,他在1817年讓位給四皇子惠仁親王,1840年逝世。
明仁天皇在平成元年即位時的記者會曾說:「我會將憲法所定的『天皇』的形式記在心裏,努力貫徹天皇的職責,希望皇室能依現代的潮流繼續發展下去。」
天皇的存在對安撫人心、給予力量有十分大的作用。例如1992年長崎雲仙岳火山噴發時,明仁天皇就曾和皇后美智子前往災區探訪,而後發生阪神、淡路大地震,東日本大地震、熊本大地震時,明仁天皇夫婦也不辭勞苦,前往災區探視,對受災者來說無疑是心靈上的一大慰藉。此外,明仁天皇也積極造訪障礙人士、高齡者相關設施,關懷社會弱勢族群,是公認的「親民天皇」。
但在去年82歲生日前的記者會時,明仁天皇曾大方承認:「最近我慢慢能感覺到自己真的老了,常常會搞錯活動的時間,我會努力減少這種情形的。」
天皇制或臨最大改革
其實,在明仁天皇75歲時,宮內廳為減少天皇的負擔,就已經開始減少皇室祭祀、典禮致辭等相關活動,希望能改善明仁天皇因過度疲勞,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情形。而後明仁天皇更相繼患上狹心症、前列腺癌,並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減少工作量成為當務之急。當時就有聲音指出,有必要採取在不退位的情況下,將公務逐漸移交給皇太子以及秋筱宮親王的「退休制度」等形式。
實際上,秋筱宮親王曾在2011年的生日記者會上表示「我認為『退休制度』變得越來越有必要」。但是,這還不至於升級至退位的討論。因天皇高齡而無法處理國事和公務之際,通常將設置攝政(代行天皇職權的職務)。由於天皇的更迭將帶來年號的變更等,會對國民生活產生巨大影響,因此生前退位被認為很難實現。
另外,「引退」的天皇是否將不再處理任何公務?祭祀等修改法律之外的問題也很多。如果讓位得以實現,可以說這將是近代以來日本天皇制度的最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