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港聞 > 视频 > 正文

港首位「南丁格爾」獎馮玉娟憶抗SARS:獅子山下精神發揮淋漓盡致

時間:2020-04-20 16:08:41來源:大公文匯全媒體

  從事護理工作超過50年的馮玉娟教授,曾任醫院管理局護理總監,退休後轉而肩負護理教育使命,成為東華學院醫療管理學課程統籌主任及護理學系教授。談及護理生涯中最難忘的經歷,排第一的是率領一班護士衝在抗擊SARS第一線的那三個月,因為那場戰「疫」令她深深體會了醫護同寅無私的專業精神,實在「刻骨銘心」。

  2003年初,廣華醫院收治了香港的第一位SARS病人。面對這未知的病毒,時任廣華醫院暨黃大仙醫院護理總經理、九龍西聯網護理總經理的馮玉娟,成為了在抗疫前線奮戰的醫護人員之一。「香港那時候真的是大眾堅毅不屈,齊心齊意與SARS戰鬥」。回憶當時,馮玉娟感慨道,「香港那時候真的很團結,每個人都願意無條件地付出」。

  長時間戴N95 臉上現貓鬚

  SARS在香港爆發之初,醫護人員對這新型病毒毫無認識,唯有遵照源用的隔離防感染基本原則,例如戴口罩、穿保護衣、保持防感染距離、勤洗手等措施。在醫院範圍內,醫護人員需要長時間戴緊貼面部的N95口罩。「我們每天下班時,臉上就像貓一樣,每邊面頰都有兩條貓鬚」。馮玉娟在自己臉上比畫了一下,說道「一看就知道是從醫院出來的,戴口罩戴得太久了」。

  然而,這些保護物資在當時的香港是十分缺乏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很多醫護人員自備紙袋,下班時將自己的口罩放進去,第二天再重用這個口罩。實在不夠的時候,用紙巾放在口罩裡,再多用一次,一個口罩就要用幾天。「大家都很擔心,但是為了專業使命,我們都要像上戰場一樣,去面對這些困難」。

  保持互信 全社會共同抗疫

  當時馮玉娟徹夜難眠,尤其對防護物資供應情況更是憂心忡忡。她說「當時做管理是承受着莫大的壓力,我也很驚恐,但不是害怕,而是忐忑,擔心不夠保護衣物,給前線同事的物料供給跟不上」。她用「行軍打仗」比喻抗擊疫情,糧草不夠,軍心就會動搖。所以一方面,醫管局、東華三院、整個社區、其他志願團體,都在不斷幫忙找口罩、保護衣物。另一方面,管理層也不斷要「穩定軍心」。馮玉娟認為,信心就像骨牌一樣,一有動搖,很難再收拾。所以即使她心裡也很憂慮,但面對同事時仍要保持很有信心的樣子,確保溝通暢順,向前線同事保證有足夠供應,盡可能讓每個人都安心抵禦這場無煙火的戰爭。

  「我們收到了很多社區關懷和愛護,他們不停地給我們打氣。所以雖然我們面對很大的壓力,但都能堅守下去,我們很感激每一位市民,我們願意為他們與SARS抗爭」。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驅動整個香港團結在一起,同心抗疫,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獅子山精神。

  香港護理工作獲國際認可

  SARS疫情結束後,馮玉娟獲國際紅十字會頒授南丁格爾獎章,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港人。談到這個獎項,馮玉娟笑着說,「這個獎不是頒給我一個人的,是香港5萬個護士的,我們一起拿到的」。在她看來,SARS帶給醫護人員的是挑戰、考驗,讓前線醫護人員體驗了冒着受感染的危險,緊守崗位照顧病人的操守,顯示了無比的專業素養和無私的人道主義奉獻精神,獲得香港市民乃至全世界的欣賞和肯定。

  「那時候除了身體上、精力上的消耗,精神上的壓力也很大」。馮玉娟回憶,當時有在抗疫一線的同事家裡有人感染了SARS,但同事卻無法回去照顧自己的家人,仍然每天戰鬥在一線照顧住院的SARS病人。「他們在救治市民,親人卻無法親自照顧,這種心情很難平復」。幸而,醫護人員之間互相幫忙,用調班、彈性處理等形式彼此互相照顧,「我們都願意付出,因為你幫我,我幫你,從不計較、比較」。

  「重建香港,我們的家」

  盡心盡力做,全心全意為病人,馮玉娟認為,國際紅十字會也看到香港護士在人道立場上毫無保留的奉獻精神,所以這個南丁格爾獎,體現了國際社會對香港護理工作的認可。

  面對當前新冠病毒來勢洶洶,馮玉娟認為,這次和新型病毒的鬥爭,和SARS時期沒有分別,也是打仗,所以大家一定要萬眾一心去做,不能內部自相矛盾,浪費精力。她表示,管理層和同事之間要建立互信,「要同一個目標去做,多點了解對方,多點包容」。醫護人員和市民之間也要建立互信,大家需要互相體諒,互相支援。「藉着獅子山下精神,大家一定可以再重建香港,這個我們的家」。

  (大公文匯全媒體中心供稿 文:記者 劉舒婷/攝製:呂仁欽 林康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