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港聞 > 视频 > 正文

在港內地生心聲|中大張婷:我們一樣愛香港

時間:2020-01-20 10:35:00來源:大公文匯全媒體

  過去十年,從內地來香港求學的人逐年攀升,不少內地生畢業後留在香港,成為「港漂」。然而,2019年6月以來,香港風波不斷,在香港大專院校讀書的內地生,無可避免地被裹挾其中。去年11月,香港中文大學被暴徒佔領後,內地生更連夜撤離校園。經過這些動盪,漂在香港的內地生現時的心境與處境如何?他們將會何去何從?\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蘇鉅祖(文/圖)

  去年11月12日,中文大學被暴徒佔領,校內存放大量汽油彈,校園變了危城。當晚,不少內地生慌忙離開校園,返回內地。正在中大攻讀博士學位的張婷,當天參與了協助部分內地生離開。對她來說,風波持續超過半年,香港人抑或內地人,沒有哪一方能夠真正理解在港內地生和「港漂」經歷了什麼。

  「沒有人能夠感同身受。」「子非魚,焉知魚之苦。」於是,張婷決定站出來。跟隨張婷的腳步,記者一行人進入封鎖已久的中文大學。校園的各個入口,保安人員截停行人和車輛,登記、核查後方可進入;沿途的公告欄和教學樓外牆上,殘存着各類反修例文宣,或是以黑、紅兩色油漆噴塗的口號。因為攜帶攝像機等採訪設備,記者和張婷成了「矚目人物」。

  圖:張婷說,她想為香港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讓香港變得更好

  「子非魚 焉知魚之苦」

  「沒有人知道會不會被起底。」安全感無從談起,但張婷告訴記者,去年六月以來,這已是校園最溫和的時刻。

  時間倒流到去年九月初,一個初來甫到的內地生,走出港鐵大學站,來到中文大學,映入眼簾的,是鋪天蓋地的縱暴文宣。開學不久,中大就爆發罷課和持續幾日的集會。「甫進校園,你就會感受到一個強烈的政治環境。」校園不再是象牙塔,而是暴徒的「大本營」。身在其中的內地生,比外界更加敏感地接收到形勢急劇變化的訊息。

  在「中大二號橋事件」爆發前,位於中大本部中央的林蔭大道路面全被文宣覆蓋,幾乎無立錐之地;校方基於安全考慮,取消了畢業典禮;幾個主要的校園通道入口都被黑衣人佔領,「相當於中大被包圍了。」

  「中大被黑衣人包圍了」

  在整個事件發酵的過程中,內地生所受到的衝擊是持續不斷的,校園裏的情況逐步惡化,但外界看到的更多只是結果:比如中大被佔領當天,有人離開,有人留下;學校停課,又復課。

  但事實上,2019年的香港,對身在其中的內地人和內地學生,甚至於任何一個關注過香港這場風波的人所產生的影響,究竟是怎樣的,「是在短時間內難以判斷的,更不是當下能夠去評估的。」張婷在說出這句話之前,經歷了片刻的沉默。

  數據顯示,在港內地學生人數由2011/12年的8937人,上升至2017/18年的1.2萬人。這個在數量上日益龐大的群體,大多數時候被認為有自己固定的小圈子,只和同為內地生的群體玩在一起。

  但張婷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這種「刻板印象」。

  張婷的博士課程研究領域是居住環境公平問題,也正是當下香港社會問題的核心。在她看來,香港的問題,歸根到底是貧富差距問題,「年輕人買不起房」。

  因在校長對話會上的發言而受到關注,多家香港媒體的記者找到張婷,希望能找她做訪問。經過溝通後,記者們大多得出一個共同結論:我們原來是同類人,我們有共通之處。「他們很驚訝,因為沒想到一個內地生會真的了解香港的問題,並想要解決它。」張婷說。

  「我們都有共通之處」

  張婷坦言,在來香港之前,她是把這裏作為學術生涯的一站。「想要來這裏,學習一些知識,把它帶回我的家鄉。」但過去半年的社會撕裂,讓她意識到自己原來很愛這個她生活、學習的城市。對張婷而言,現在的她想要用自己所學,為香港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讓香港變得更好。「我也希望有一天,我可以Make Contribution to Hong Kong(貢獻香港)。」

  香港社會走到今天,其原因必然是多方面的。張婷相信,基於「想要香港變得更好」的共識,香港人、內地人,或說港生、內地生,還有很多可探討空間。

  備受網絡暴力攻擊 委屈無奈

  張婷在採訪中不止一次提到,在香港這場風波裏,「在港內地生」這個身份,在一定程度上被抹黑、被污名化了。「很多內地親友、網友看了片面的報道,或者網絡流言,就指責我們說,『在港內地生變黃了』。」

  慘被污名化 為真相發聲

  張婷認為,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所謂「在港內地生變黃了」,更多時候是被黃絲刻意用文宣抹黑,比如反暴力的表態,卻被惡搞、改圖成為支持暴力的「假文宣」。有港媒採訪留下來沒走的內地生時,斷章取義,歪曲剪輯,捏造與事實相反的論調,只強調他們留下,卻未提他們沒走是因為還有學術實驗未完成。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是許多夾縫中內地生的委屈與無奈。

  張婷想要為那些被污名化的同學發聲,藉着還原事情的真相,爭取減少網絡言語暴力對在港內地生的二次傷害。

  冀搭建平台 讓黃藍真誠對話

  作為一個「破圈」的人,張婷的交友圈除了內地生,還有本地生。平時如何與「黃絲」相處?張婷笑了笑說,「其實我接觸過很多被標籤為『黃』的港人,同學、學生,但相處的時候,其實沒有太大問題,關鍵就在於對話溝通。」

  持開放態度一起探索

  在校長對話會上堅持用普通話表達訴求的張婷認為,對話很重要。她曾與一名上過前線的「勇武」進行過一次對談,了解對方的想法,同時也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次對話算不算成功,張婷無法下定論,但讓她看到了溝通的可能。張婷很想再次與持有不同觀點的人進行對話溝通,希望能開誠布公、公允地對談,「很想搭建一個對話平台,進行一場『黃藍』的對話。」張婷說,「只有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站在一個宏觀的角度,跳脫出來,才可以看到希望,一起探索什麼樣的模式更適合香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