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港聞 > 视频 > 正文

資金技術輸內地 港藉超級聯繫人貢獻國家

時間:2016-07-04 11:12:20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記者 石璐杉 鄧 湄】「國家所需,香港所長」是行政長官梁振英經常在不同場合提及的八個字。梁振英在接受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兼文匯報社長、大公報社長姜在忠專訪時,解構何為香港所長:「香港的長處就是,我們有的就貢獻給國家,我們沒有的可以在外面找回來,通過香港轉化成國家發展所需要的技術、資金等等。」梁振英表示,這亦是他經常講到的香港所能扮演的「超級聯繫人」角色。

  梁振英認為,香港和國家在不同時期,有不同所長和不同所需。他說,「國家所需,香港所長」這八個字中,畫龍點睛的是「長」字;如果用的字是「所有」而非「所長」,香港能夠貢獻的有限。譬如,在1993年,青島啤酒作為首個內地企業來港上市,通過股市發售新股,當時是「國家所需,香港所有」,香港將資金提供至內地企業;但到了工商銀行這樣一個「巨無霸」來港上市,香港所有的資金已不可能滿足到銀行的集資所需。梁振英指出,在香港向國家企業、內地企業提供資金的過程當中,到了後期其實已不是提供香港所有的資金。「『香港所長』就是利用香港的制度和市場去吸收外面的資金,通過香港的管道向內地輸送,資金如是,其他貿易也如是。」

  連結珠三角基地

  梁振英指出,最近特區政府作了些嘗試,證明在科學技術方面,香港亦有這樣的能力。去年2月2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來港成立幹細胞研究中心,是這所具有200年歷史的世界頂尖科研單位首次於國外成立研究中心。梁振英稱,卡羅琳醫學院來港而不去其他亞洲城市,一方面是由於「一國」的優勢,因為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它希望能跟中國合作;另一方面,則源於「兩制」優勢,香港有語言、法治、知識產權保護及國際化生活環境的優勢等等。因此,「香港所長」也是他經常講到的香港所能扮演的「超級聯繫人」角色。

  梁振英又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為例表示,它在香港成立的創新中心也是全球首個位於美國以外的創新中心。而MIT校長解釋為何選擇香港時說,同事從香港市中心只需一小時車程就到深圳,就是有了創新之後生產原型(prototype)最理想的地方,隔夜就可將原型生產出來,接着就可以測試市場,到大規模生產就有整個珠江三角洲作為生產基地。梁振英表明:「就這個例子而言,(香港)聯繫深圳、廣東其他地方及美國的MIT,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聯繫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