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派在2013年開始「拉布」,回顧過去幾年審議預算案的時間,2014年花了約148小時,2016年要88小時,去年亦要71小時,今次可算是大幅縮減了時間,僅用了約40小時。反對派「拉布」最常用的板斧就是不斷點人數,並希望「搞到流會」,以及提出中止或休會待續議案,透過辯論是否中止而浪費時間。還有就是提出大量修訂,最誇張曾提出逾千項修訂。
去年12月立法會成功修改議事規則之後,以往過千項修訂、齋響鐘不議事的亂象有所改善,反對派提出的修訂亦大幅減少至65項。經民聯梁美芬大讚「今次少了響鐘,就是修改議事規則的效果」,市民亦樂意見到議會回復正常辯論。
事實上,本屆政府能夠吸納不同聲音,善用盈餘,既大幅增加了對創科發展的支持力度,亦能與民共享,關顧弱小社群,可謂短、中、長期的措施兼備,「泛民」面對這份預算案,亦難以為反而反。「泛民」陣營之中,相對較溫和的專業議政有三人投贊成票,民主黨基於贊成派錢,亦投下棄權票而非反對票。
這次經驗證明,面對刻意拖垮施政的行徑不能畏首畏尾,必須善於從機制上堵塞漏洞,老好人做不了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