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朱樂怡報道:為推動強積金自願供款和私營年金市場,預算案宣布設扣稅優惠,政府昨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納稅人可就延期年金及強積金自願供款,合共獲最高扣稅額3.6萬元,月入1.5萬元單身人士料可慳稅180元,月入六萬元的高薪族若用盡扣稅額,可慳稅6120元;料2019/20年度生效。有保險業界預料,措施對多作較高風險投資的年輕人吸引力不大。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向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指出,市民購買延期年金可享稅務扣減,最低保費總額為18萬元,供款期最少五年,最短年金期要十年;該延期年金計劃要年屆50歲或以上才可提取。保險公司須提供產品內部回報率、保證年金額和浮動年金額;若與其他保險捆綁銷售,如身故賠償,保費須與年金保費清楚分開,該等保費亦不可扣稅。
至於強積金自願性供款,本來沒有稅務扣減但可在離職時提取。當局建議容許計劃成員選擇將自願性供款另存在新的「可扣稅自願性供款帳戶」,但有「保存規定」,供款人65歲退休時才可領取供款。
當局稱,難以評估政府少收的稅款,但應該不多。政府目標在今年最後一季向立法會提交修訂條例草案,如獲通過,稅務扣減可於2019/20年課稅年度開始生效。
月入1.5萬 料慳180元
文件舉例,月入1.5萬元打工仔,假設強積金自願供款及延期年金保費可減稅9000元,應繳稅可節省180元;月入六萬元高薪族假設享最高的新減稅額3.6萬元,可節省6120元稅。
香港保險專業人員總會會長張偉良認為,扣稅措施對45歲以上的中產人士有較大吸引力,「一來要面臨人生下半場,二來香港暫時未有一個計劃可以扣稅多達6000元。」但年輕人習慣「有幾多使幾多」,對低風險低回報產品興趣不大。
行政會議成員兼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亦認為措施未必能吸引年輕人,但強調除了投資,亦需有退休保障,而未來有固定收入,會令長者消費更寬鬆,政府未來亦可減輕開支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