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不同的中學有其獨有的強項,要選一所能讓子女的才能得到發揮的中學
不少家長以為把子女送進國際學校就讀,希望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及避免香港本地教育的功課壓力,對將來前往外國升學亦較易適應。但國際學校及外地教育的自由放任道德水平並非我們所期望的一套,中文水平的低落自所難免,對子女的影響可能是適得其反。國際間的比較評核PISA、TIMES及大學排名等都指出本港中學和大學教育比起英、美、澳、加等一般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外國極優秀的大學外,留學生的水平也許不及本地薑!
正生書院校董賀國強稱,要選一所讓學生能發揮的學校,必須要做到「知己知彼」,一方面知道子女的學業水平、性格和強項。另一方面亦須對學校熟悉,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他又說,香港學生常常與學校產生錯配的現象,一些同學入讀的學校程度過高,任他如何努力也只是陪跑,這會引致挫敗感、對自己失去信心,嚴重的會產生自卑,甚至情緒問題。
能讓子女發揮所長
現時中學的評估政策百花齊放,例如較為被動的學生要選一所學校有適量的測考,讓他定期評估進展,去調整學習的方向。
不同的中學有其獨有的強項,要選一所能讓自己的才能得到發揮的中學,至為重要。另外,賀國強建議家長多觀察學生行為外貌,多聽多問,了解不同的學校背景。
不但如此,賀國強又認為觀察亦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家長除了瀏覽學校網頁外,還可趁學生放學、午膳時間到學校附近,觀察他們的行為外貌;聆聽現時就讀或曾經就讀的學生的心聲,怎樣評價自己的學校,都是一些很有用的資料;在學校開放日,嘗試向學校查詢支援政策、訓輔政策,或評估政策等。如何為有特殊需要的同學安排各種支援?如何為學生情緒輔導?由政策的推行去核實學校的辦學理念,再了解學校在文憑試的成績,就能評定該學校是否適合自己的子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