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市民細閱展板,了解中聯辦一直與祖國同心,與港人同行
中聯辦由前身新華社香港分社於1947年5月成立起,已與香港人風雨同行71年。中聯辦一連兩日的開放日亦設立歷史展覽館,回顧中聯辦的發展歷程,中聯辦的網站亦推出官方宣傳片,歡迎香港市民走近中聯辦。
分四部分 粵語普通話導賞
歷史展覽館位於中聯辦大樓的三樓,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序篇」、「執行八字方針,服務國家建設」、「促進平穩過渡,確保順利回歸」、「實踐『一國兩制』,維護繁榮穩定」,共有展板28塊,展品20餘件,並附帶自助語音導覽器,有廣東話和普通話兩個頻道供參觀市民選擇。
據展板內容介紹,在香港回歸前,中聯辦前身新華社香港分社的工作可分為兩個時期:從1947年5月成立至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新華社香港分社執行中央「暫不解放香港」戰略決策和「長期打算 充分利用」八字方針,利用香港的特殊環境和條件,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香港社會繁榮穩定和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貢獻。
這段期間,新華社香港分社協助內地大規模賑濟香港受災同胞,推動解決香港食品、食水和石油供應問題,促進香港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例如1953年11月25日石硤尾大火,六萬災民無家可歸,中國人民救濟總會粵穗分會匯來人民幣10億元(舊幣,折合港幣23萬多元),送來大米70萬斤;又如1963年大旱期間,港英政府實施「制水」,為解決香港食水困難,中央決定興建東深供水工程,並於1964年4月22日,粵港雙方代表簽署廣東每年供水150億加侖給香港的協議。
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至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新華社香港分社按照中央決策和部署,為促進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了大量工作,並為香港實現平穩過渡和順利回歸作出了重要貢獻。
例如1984年12月《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簽署後,新華社香港分社配合有關部門起草香港基本法,並做好有關宣傳和推介工作,1986年1月基本法草委會專家小組赴港徵求意見,新華社香港分社組織大小座談會110次,香港各界出席1134人次。
為香港順利回歸作重要貢獻
香港回歸祖國以來,新華社香港分社和更名後的中聯辦認真履行中央賦予的職責,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依照基本法辦事,維護香港繁榮穩定,包括配合中央出台和落實經濟「挺港」政策,支持特區政府應對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全力支持特區政府依法處理政制發展問題,推動香港政制穩步向前發展;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促進香港與內地之間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體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