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港珠澳大橋上(之三)
建造世界最長大橋連貫粵港澳,這是史無前例的超級工程,驚世的使命,中國人,豈容有失?怎可使它淪為國際笑話?
韋東慶副書記告訴參觀者,在港珠澳大橋工程上,共和170多個中外單位簽了工程合約。合約,即中國人慣稱的合同。大橋工程合約是多年前簽下的,有五年前、七年前,甚至八年前簽下的。而在這許多年的工程施工中,要解決的問題多不勝數,出現的困難絕對不能預計,而且,許多工序都會涉及多個合約施工單位,於是,如果只按合同辦事的話,便很容易在施工問題上出現爭拗,如工程程序、用料、責任的推諉、討價還價、臨時漲價等等。
中國人,最具備的是堅毅精神,我們的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鐵杵成針等故事,在在說明中華民族勇鬥自然界,克服困難的民族性,但建造一條跨海過洋連貫香港珠海澳門三地的大橋,長29.6公里,六道行車線,兩個652米長人工島,5664米長、分33節的海底隧道,橫亙海底47米深、長達6.76千米的沉管隧道,這是驚世的工程啊!不但需要人才,需要科技,需要巨額錢財,需要借鑒他國經驗,更需要各方協調,需要衷誠合作,需要上下同心,絕不是一句我們中國人有的是堅毅不屈、永不言棄,敢於與天鬥與人鬥的精神,便可以解決的。
中國人有什麼方法解決困難、消融糾紛呢?
古今中國人,喝杯茶,龍門陣就擺起了。從來在中國,一間茶館,就是一個江湖,和誰喝茶,喝什麼茶,誰和誰投緣,談什麼話,都是契機。日本人重視喝茶,用茶道提升文化格調;中國人則一張四方桌,說盡江湖事。極其巧妙地用一杯茶,展開了中西對話,上下對話,發揮中華茶文化的實用功能,坐下來喝杯茶聊聊天,我幫你斟茶你替我添滿,談笑風生中,建立感情,加強溝通,商量事情,巧妙地打破了合約只列權責的局限,解決了硬文字沒有列出的範圍、沒涵蓋到的大小難題。飲茶,是書記的工作之一,韋書記說。
這解難的中國故事後面,我看到的是一顆同圓中國夢的心,振興民族的大志,中國人的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氣魄,中國人團結,肯付出的精神,成就了工程的遇難解難的能力,使中外有心人都為之動容,匯成了更強的力量,成就了偉大的工程。當香港正被一班庸人搞得陷於吵吵鬧鬧擾擾攘攘困局之際,祖國,正迎難而上,驚世的港珠澳大橋,只是其中一個亮麗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