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蔡冠深:建議將大灣區建設升為國家戰略 成立統籌委員會

時間:2018-03-08 15:00:24來源:大公網

  今年,蔡冠深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案,建議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大公網記者王萍攝

  大公網3月8日訊(記者 劉洋)「我一直說粵港合作是重中之重」,全國政協委員、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在接受大公報全媒體採訪時強調。事實上,今年已經是蔡冠深第五年提出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相關提案了,今年他再次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案,建議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成立統籌委員會,並由國家領導人親自主導。「這個提案代表粵港澳大灣區,由113位政協委員聯署,其中有100位是香港政協委員,其餘是廣東、澳門委員,提案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蔡冠深說。

  之所以如此看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蔡冠深解釋道,從改革開放至今,廣東一度成為「世界工廠」,發展非常繁榮,這個過程中香港注入了心血,同時也受益於廣東的繁榮,但是僅做工廠是無法長遠的,「現在到了升級轉型、騰籠換鳥的階段」,蔡冠深說。

  四年前蔡冠深便希望推出「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但當時人們對這個概念一片模糊,如今打造則恰逢其時。目前,珠三角地區製造業十分成熟,綜合實力名列前茅,基礎良好,加之廣東9市與港澳配合良好,未來可期。

  蔡冠深認為,一國兩制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有優勢的,香港具有很強的國際性。「香港只是一個小城市,不能單打獨鬥,整個灣區團結在一起,機遇是非常大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優勢存在的同時也有不足之處,他認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在基建方面已經比較完善了,但如何實現「硬實力」的無縫對接,仍需思考。蔡冠深以高鐵為例:「通了高鐵卻在『一地兩檢』沒有對接好,高鐵就沒了意義,無縫對接要做的就是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對接。」

  蔡冠深建議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大公網記者王萍攝

  在此次提案中,蔡冠深還提出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統籌委員會」。他認為,廣東一些城市發展非常迅速,甚至某些城市GDP已經超過了香港,誰來引領大灣區發展是一個敏感的問題,這也是蔡冠深提出設立大灣區統籌委員會的原因。「每一個省爭取自己的利益是應該的,但是要服務大局,服從於整個灣區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因此希望能夠建立一個統籌委員會,來統籌整個灣區的事務和發展規劃,由國家的領導人來決定涉及國家利益和灣區利益的大事」,蔡冠深說。

  蔡冠深等委員設想,統籌委員會應包含三地高級官員,中聯辦、港澳辦、發改委、商務部、財政部應參與其中。統籌委員會除了頂層設計之外,還要規劃具體事務,如基礎設施、創新科技、現代服務業等,各項事務設立專業小組籌劃落實。

  在與蔡冠深交換名片時,他興致勃勃地拿出一疊新的名片說:「給你們這些,這個更厲害!」名片上赫然標註「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蔡冠深擔任聯盟主席。據了解,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最近成立,成員包括香港貿發局主席、香港六大商會會長,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廣東省工商聯主席等,通過這個聯盟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共識意見呈現給政府。

  對於未來粵港澳大灣區9+2的城市發展模式,蔡冠深很有信心,「中國改革開放40年了,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現在發展要講質量不追求數量,我們很有自信。」他認為,香港國際化程度非常高,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廣東特別是深圳的創新能力越來越強,澳門是「旅遊之都」,全球葡語平台都在澳門,其優勢不可替代,三地各有特色且優勢明顯,可謂強強聯合。

  此次兩會期間,蔡冠深帶來的另一個提案是,建議深圳河兩岸建設創新科技走廊,將河套地區、落馬洲與深圳對岸的區域鏈接起來,「我們希望整個深圳河兩岸,就像黃浦江和珠江一河兩岸般漂亮,把它變成一個宜居宜業的地方」。蔡冠深還建議,建立深圳河管理局,由特區政府跟深圳政府聯合在一起規劃好。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