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簡林立鳳凰,殷殷祝福冀棟樑。國學大師饒宗頤離開不帶走一絲塵埃,卻留下智慧與祝福。千禧年初,在禽流感、亞洲金融風暴襲港多重打擊下,香江低潮,饒公書寫大字《心經》表達祝願,「歲在壬午選堂敬書心經,願令闔境安康、時雍物阜、長浴斯福」二十四字,願港人以祥和之心,活得安樂自在。
世界最大戶外木刻佛經群
世界最大戶外木刻佛經群「心經簡林」,矗立於鳳凰山鳳凰徑起點之側的山坡高地,三十八根高逾十米的古樸原木,分鐫着二百多個呎大字體的《心經》原文,其中體積最大一根木柱,其「個頭」最高,直入雲霄,惟木身未摹刻任何文字,稱為「無字之簡」,又蘊含「心無罣礙」,「不沾塵埃」、「不着於物」的佛家智慧。
猶記得千禧年之初,香港先後在亞洲金融風暴、禽流感等衝擊下,經濟、民生遭受沉重打擊,時年八十五歲的饒公有感於心,決意動筆寫《心經》,寄語港人笑對困境,淡然處之,以祥和之心,尋求安樂自在。至於將《心經》刻於巨木之上,亦是饒公的創意,他親自為「心經簡林」揭幕,工程期間數次深入現場。饒公將自己對於香港的感情與祝願,融入這片「心經簡林」之中。
大音希聲,饒公的香江情懷不時顯現。2009年初,己丑牛年將至之際,嚴冬之時,寒意襲人,萬物蕭瑟,金融危機陰影籠罩全球,香港面臨巨大挑戰,迫切需要有識之士。時年九十三歲的饒公,引用愛國詩人杜甫之詞,揮毫寫就「萬牛回首丘山重,大廈正須樑棟材」,力透紙背,勉勵有為青年,敢於承擔,為社會作出貢獻。
杜甫原詩「大廈如傾要樑棟,萬牛回首丘山重」,意指千年古柏之才,足以成為支撐大廈的棟樑,其分量之重以萬牛之力亦難撼動。在民生百業備受困苦之際,饒公引用「萬牛回首」,鼓勵社會各界似牛敦厚、踏實、壯健、耐勞,願港人積極面對,在各自崗位上發揮棟樑作用。
饒公對社會民生的關懷,亦顯微於平日。汶川大地震後,香港各界紛伸義手,出錢出力,饒公揮就「大愛無疆」,籌得五百萬善款捐助災胞;2008年末又捐出兩幅書畫在慈善籌款晚會上拍賣,所得善款為逾萬名內地貧困地區白內障患者進行免費手術治療,讓患者重見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