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課改入手 楊潤雄冀為學生減壓

時間:2018-01-17 03:15:22來源:大公網

  圖: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左)、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右)昨日出席嶺南大學「傑出領袖對談會」,討論如何締造優質教育/嶺南大學提供

  政府致力推動優質教育,但優質的定義卻各有說法。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昨日就此對談,二人均認為,優質教育應着重學生品格、處事態度,以及發掘個人才能等方面的培育,而非只注重成績,被問到現時教育制度與二人想法背道而馳,楊潤雄承認目前只注重考試的制度並非「優質」,局方正檢視現有課程,冀為學生「減壓」。/大公報記者 趙凱瑩、呂瑋宗

  在港復校五十周年的嶺南大學,昨日舉辦首場「傑出領袖對談系列」活動,以優質教育為主題,邀請楊潤雄及陳智思對談。楊潤雄認為,優質教育可分為兩個層面,政策上,政府在教育方面投放資源,是希望培養年輕人貢獻社會,並配合社會發展;個人層面上則期望學生除了學識外,同時能發揮個人專長,強調書本上的知識未來或會被人工智能取代,故學生的基本能力,例如自理能力、與人溝通的技巧和創新思維等,更為重要。

  陳智思:着重員工學習態度

  陳智思指出,現時無論學生或家長都太着重出路,「認為一定要讀大學先有出路」,但他作為僱主,反而最着重員工的學習態度及與人合作的能力,「員工是否受教?是否懂得處理人際關係?工作幾快上手?都較是否大學生更加重要。」故他認為,優質教育必須訓練人的素質及品德。

  主持對談會的中學校長會主席李雪英問到,現時的教育制度與二人想法背道而馳,該如何改善以達至二人理想的優質教育?楊潤雄回應,有留意到現有制度往往太注重考試,明白這絕非優質教育,亦承認現時的考試制度對學生、學校構成極大壓力。他強調已安排小組委員會檢視現有課程,同時會就課改進行檢討,冀為本港教育制度「減壓」,從而減低學生學習壓力。

  陳智思則認為,家長、學校及學生都應改變既有心態,讀書不應以職業出發,讀大學並非唯一出路。他認為香港需要多元發展,除了金融外,文化藝術亦是出路之一,強調「知識並非唯一衡量是否優質教育的因素」。

  將探討如何避免操練TSA

  另一方面,楊潤雄又提到中史科獨立成科及TSA問題,他認為作為中國人,學生有必要了解國家歷史發展,故中史科對社會特別重要,需要設獨立科目,加深學生認識。至於TSA,他指評估引申的操練問題具爭議性,未來會探討如何避免操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