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三辣招稅收首超300億年增26%

時間:2018-01-13 03:15:25來源:大公網

  去年各類物業樓價急漲,加上需求強勁,帶挈政府庫房「豬籠入水」,其中來自三項辣招稅的總收入突破300億元大關,是有三項辣稅以來的五年新高,按年升約26%,主要是與內地及本地富豪或投資者等,狂掃本地豪宅或巨額工商物業所致。

  大公報記者 林志光

  稅務局最新公布三項辣招稅的收入數字顯示,去年12月份(上月)的雙倍印花稅(DSD)收入急升逾1.06倍,超過39.86億元,是歷來最多的月份,涉及3223宗個案。

  當中來自非住宅物業的DSD稅收,多達28.64億元,按月更暴增逾兩倍;住宅物業的收入則約11.22億元,升約14.5%。

  領展售16商場涉20億元DSD

  DSD收入倍增,主要是領展(00823)去年11月底落實以總價約230億元,出售旗下16個公屋及居屋商場,和黃大仙現崇山商場予由基匯資本及高盛組成的財團,單此宗交易,便要向庫房進貢近20億元的DSD稅收。

  另針對以公司名義、或以非本地永久居民身份(包括內地人及外籍人士)購買本地住宅物業的辣稅,除DSD外,還有買家印花稅(BSD)。該項稅收連升兩個月,上月達13.17億元,按月升約23.3%;所涉交易達534宗,應是自2012年底推出此稅項以來,最多的月份,按月升約10.5%。至於推出最久的額外印花稅(SSD),上月亦有增長,按月升約27.3%,約3410.5萬元,是2015年4月以來的33個月新高,涉及52宗交易。上述三項稅收的上月總收入約53.37億元,按月升約76.7%。

  BSD錄87億升44%

  去年全年總收入則接近304億元,較前年241.36億元升約26%,創有紀錄新高。主要是市場已適應有關辣招的「辣度」,內地及本地富豪每以億元計狂掃豪宅物業,內地公司、本地投資者以至外資基金,不斷大手購入工商物業作自用或投資等,令去年BSD及DSD的年增長達44.1%及19.7%,各錄約87.08億元及213.99億元。

  因為政府為應對本港長近十年樓市升浪,自2010年11月推出SSD,於2012年10月推出BSD及加強版SSD,2013年2月再推出DSD,有關稅收於公布翌日即時執行,待立法會通過修訂印花稅條例之後,才正式納入庫房,所以,去年應是自有三辣稅以來,總收入最多的一年,即使2012年11月至2014年所累積兩年多收入,亦不如過去三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