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虛擬貨幣行情日益高漲,惹黑客垂涎。本港兩個月內發生三宗旅行社資料庫遭入侵勒索,全部要求以比特幣作贖金\設計圖片
本港兩月內發生三宗旅行社電腦資料庫被黑客入侵勒索案,全部要求以比特幣支付贖金。警方過去三年接獲涉比特幣的案件共逾130宗,包括90宗加密軟件勒索,損失金額最高一宗達1610萬元。除了入侵電腦勒索,黑客同時會騎劫家用電腦或智能手機的運算力挖礦,導致電子產品反應緩慢。有網絡安全公司預計,2018年「騎劫挖礦」將成為新趨勢。\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
系列報道
(三之二)
貨
幣
虛擬
警方回覆《大公報》記者查詢時稱,由2015年至2017年10月,近三年間,涉及比特幣的案件共130宗,由2015年的25宗,躍升至2016年的67宗,2017年單是首十個月,已錄得38宗,當中尚未包括縱橫遊、大航假期及金怡假期三間旅行社,被黑客入侵數據庫勒索比特幣解碼的個案。
警方指出,虛擬貨幣是以電子錢包的方式儲存於電腦或手機內,有機會被黑客入侵盜竊,牽涉金額最多的一宗,受害公司損失1610萬元。同一時期,涉及加密勒索軟件的勒索案共有108宗,比特幣佔90宗,損失金額由2015年僅1000元,飆升至去年首十個月的112萬元,升幅111倍。
去年全球五億網民中招
網絡研究公司Alexa早前研究10萬個網站後,發現全球去年已有逾220個網站疑遭黑客植入挖礦程式,多達五億人次網民被盜用電腦運算能力「騎劫挖礦」。
網絡安全公司賽門鐵克(Symantec)大中華區首席營運官羅少輝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時指出,2016年發現26種用於「騎劫挖礦」的手機應用程式,2017年已增至35種,升幅34%,預測2018年「騎劫挖礦」數字愈來愈多。一些網絡安全度較弱的熱門討論區或網頁,容易成為黑客目標,暗中植入挖礦程式編碼,網民瀏覽頁面便已經可以中招,偷去手機或電腦的運算力協助挖礦。
「黑客已經不同以往,純粹透過寄出有毒電郵或釣魚網站超連結,最新流行攻擊手段是在word或excel等文書處理文件,輸入指令,騙過一般保安程度例如免費的防毒軟件!」他建議用戶,使用新一代具人工智能的防毒軟件。
「變極慢」關頁面或boot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