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科院院士 港科大教授 唐本忠自然科學獎摘桂

時間:2018-01-09 03:15:29來源:大公網

  圖:1982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高分子系。1994年來港至今,任教香港科技大學。2009年當選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主要從事高分子合成方法論的探索、先進功能材料的開發以及聚集誘導發光(AIE)現象的研究。\受訪者供圖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由香港科研人員主持完成或參與完成的6個項目獲獎。其中,中科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唐本忠因開創引領了聚集誘導發光(AIE)領域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016年,《自然》雜誌將AIE材料列為支撐和驅動「未來納米光革命」的四大納米材料之一。唐本忠也成為繼2006年香港大學支志明教授之後,第二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香港科學家。\大公報記者周琳北京報道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旨在獎勵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作出重大科學發現的科學家。此前,華羅庚、吳文俊、錢學森等均獲此殊榮。該獎評選嚴格,曾多年空缺。無獨有偶的是,11年前,2006年度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開出了「雙響炮」,兩名獲獎人中有一名是香港科學家;這次2017年度這個獎項也是「雙響炮」,同時又有香港科學家獲此重大獎項。

  「基礎研究重大成果持續產出,徹底改變了一等獎連續空缺的局面」,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陳志敏指出,一等獎項目研究領域,從之前較為集中的基礎物理學,擴展到了化學、生物學,呈現「多點開花」之勢。「其中,香港科學家唐本忠原創的聚集誘導發光的概念,已成為一個由中國科學家開拓引領、多國科學家競相跟進的研究領域」。

  除唐本忠外,在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另外五個有香港科學家參與的項目也獲獎。其中,香港大學管軼教授參與完成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為代表的新發傳染病防治體系重大創新和技術突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管軼是最先提出果子貍是傳播SARS冠狀病毒的香港科學家之一。在2013年春季的華東突發呼吸道傳染病疫情中,香港與內地聯動,協同攻關,迅速發現病原,有效控制疫情。

  此外,香港理工大學潘智生教授的「建築廢棄物再生骨料關鍵技術及其規模化應用」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香港中文大學莫樹錦教授的「肺癌分子靶向精準治療模式的建立與推廣應用」項目、香港中文大學黃家星教授的「缺血性腦卒中防治的新策略與新技術及推廣應用」、香港大學呂維加教授的「骨質疏鬆性椎體骨折微創治療體系的建立及應用」分別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兩地結晶「國際典範」

  今年香港科學家在國家科技獎勵中獲得的六大獎項,全部為兩地科技合作項目。唐本忠教授領銜主持的AIE項目,有華南理工大學秦安軍教授、浙江大學孫景志教授、北京理工大學董宇平教授、武漢大學李振教授的共同努力。管軼教授領導香港科學家團隊建立的病毒追蹤體系,也是與國家疾控中心舒躍龍團隊建立的流行病發現體系和浙江大學李蘭娟院士團隊在臨床醫治創新相結合,而合力創建出中國模式的新發傳染病防治體系,被世衛譽為「國際典範」。

  唐本忠教授認為,香港繼續提高科技水平很重要,建議把香港高校納入國家科研體制,讓香港發揮更大力量。管軼教授也一針見血地指出,「應對新發傳染病要靠兩地融合、要靠舉國之力」。他們作出的驕人成績和科學貢獻,令其言有特別的說服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