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有幸參與「香港齊心基金會五周年慶典暨『一帶一路』晚會」。當晚,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會上就着「一帶一路」發表主題演講。梁振英指出,「一帶一路」過去一年多以來發展得非常急速,中國人走出去的勢頭很猛。
梁振英指出,「一帶一路」已經不是沿線六十多個國家地區的合作,是全球性合作倡議。不單是做生意的人關心,而是所有人的事,特別是五個「互聯互通」中的「民心相通」。他提到外間常誤把「一帶一路」說成「一路一帶」,他則強調俗語所謂的「帶路」,所以是「帶先行,路在後」。他談及「一帶一路」的最可喜發展,是大家的接受、認同和支持,全世界不同國家都正面評價「一帶一路」倡議。
在與青年對話的環節中,梁振英不忘勉勵青年人要「走出去」,多看看,掌握每一個機會。在「一帶一路」倡議「民心相通」部分,有大量工作香港青年可以參與其中。他指出,現時香港大學生都積極參與義工工作之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需要大量義工,幫助發展中國家民眾,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改善生活,共享成果。
我亦認同香港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也是我國眾多城市中最國際化的城市,能夠跟國際接軌,所以香港有其特殊地位及功能,亦有特別責任。「一帶一路」最重要的三隻字是「走出去」,不單是商人,更包括青年人、藝術家、科技人員等亦能「走出去」。其中心的工作重點包括三大範疇,醫療援助、青年發展和文化藝術交流。
提升港國際形象地位
聽了梁振英的分享,或因我本身從事文化藝術工作,立即聯想起文化藝術的機遇發展,就是成立「一帶一路文化藝術局」的倡議。
早前政府建議成立文化局,專責推動本地文化創業發展,為本港藝術發展帶來新思維。最終因為「拉布」,而未能成事。
現時,在「一帶一路」倡議的絕大機遇下,我認為可以把構思升格,借助「一帶一路文化藝術局」,以主導聯繫沿線60多個國家,讓各地的藝術家呈獻作品給來自世界不同角落的觀眾,從而帶動文化交流,並有利於我們把香港獨特的文化藝術及獨特的魅力「走出去」。香港可藉透過文化局的各類宣傳,大大提升國際形象地位,這亦會倒過來帶動整個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為青年提供一個更大的發展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