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元朗潘屋地准建骨灰龕場

時間:2017-11-22 03:15:32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林志光報道:已故全國政協常委徐展堂的家族,經多年爭取後,終成功將元朗一幅包括一幢一級歷史建築物潘屋在內的土地,獲准作骨灰龕場所,提供最多兩萬個龕位,而潘屋及屋前風水池則保育兼對外開放。

  上限兩萬位 年售三千

  潘屋所在土地位於凹頭小商路,毗鄰博愛醫院,徐氏家族所持公司已購入多年,於2010年將潘屋地皮,連同部分政府地,向城規會申請,在保育潘屋及風水池之餘,其他地方發展一幢三至五層高的龕堂。不過,城規會在初審及覆檢時,均以所在土地仍在進行土地用途檢討及交通問題,不同意有關發展。徐氏家族終在2015年向城市規劃上訴委員會提出上訴申請。

  上訴會由去年中開始,經過約一年的聆訊,早前終作出裁決,判徐氏家族上訴得直。原因是申請發展的土地,約85%現規劃為「未決定用途」,政府雖自2008年起已對該等用途土地作檢討,但至今仍未知何時完成;申請地點被現有基建包圍,不適合近年政府房策的大方向,作住宅發展;且所涉佔地很小,即使批准發展龕場,既不影響整個土地檢討,大眾亦有得益。另申請人必須做好一切的交通技術評估及得到相關部門同意,亦要分期出售龕位,以減輕交通負荷。

  上訴會判其得直,有四年規劃許可期,期內除非已展開發展或更新規劃許可,否則便自動失效。另又在今次批准內容內,附加多項條件,包括六個月內提交更新的交通及生態等評估予相關部門考慮;交通改善計劃未完成之前,龕場不能營運;龕位最多兩萬個,而每年最多賣3000個,且每期銷售都要在交通改善後才可進行;不准焚燒香燭冥鏹;和對潘屋及風水池的保育及向公眾開放,要有詳細及可行的保育管理計劃等。

  翻新潘屋作遊客導賞

  潘屋原屋主為潘君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十大元帥之一葉劍英的好友,其為紀念先父而於1932年興建,至今約有80年歷史。潘屋擁傳統客家式建築風格,前有半圓風水池。

  徐氏家族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已多次申請作住宅發展,並曾獲批,但計劃未有執行。2010年提出保育潘屋及發展龕場申請,申請地皮共約4萬方呎,總樓面約2.3萬方呎,潘屋會翻新作遊客、導賞及行政中心,其北邊土地則興建1幢3至5層高的龕堂,提供兩萬個龕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