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破壞法治校園滲「獨」

時間:2017-09-28 03:15:08來源:大公網

  圖:撕裂與分化蔓延到社會每個角落

  【大公報訊】大公報記者文軒、李淇報道:三年前為了表達反對「佔中」的清晰民意,全港愛國愛港團體組成「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逾一百八十三萬市民站出來簽名反「佔中」。雖然「佔中」以失敗告終,但對香港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甚為深遠。《大公報》訪問了法律及政界人士,他們均指反對派搞「佔中」猶如打開「潘多拉的魔盒」,校園播「獨」、街頭衝擊、旺角暴動、違法宣誓、公然辱罵法官等亂象叢生,法治環境受到嚴重破壞,貽害深遠,籲建制派必須要多發聲,撥亂反正。

  七十九日「佔中」引發連串暴力衝擊及「港獨」思潮發酵,將香港社會嚴重撕裂。如今,「佔中」發起人仍然在學校任教,當日信誓旦旦稱會承擔法律責任的搞手,今天卻表明不認罪。作為「前鋒」的一眾學生被刑期覆核而改判入獄六至八個月後,反對派不僅「一味卸責」,還反咬一口混淆是非,高呼法治已死。

  劉漢銓:「佔中」搞手沒有懲治

  全國政協常委、前律師會會長劉漢銓直言,今日校園「港獨」,就是昔日「佔中」所種下的禍果,狠批「佔中」搞手未有深切反省,特別是對法治的破壞,間接令激進勢力近年迅速抬頭。「七十九日『佔中』,擾亂交通、破壞經濟、影響民生、損害國際形象……但現在被警方起訴的才有多少人?絕大部分『佔中』者像沒事發生,那些『佔中』頭頭還逍遙法外,這種情況只會讓年輕人以為被捕只是運氣不好,從而不怕違法。」

  他指出,「佔中」打擊了法治的威信,以前大家都認為「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現在的印象卻是「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尤其是涉及到所謂「達義」或反中央、反特區政府的時候,予人感覺存在雙重標準。他說,破壞威信易,重塑威信難,但現在當務之急就是要對「佔中」者予以相應的法律制裁,方能重新樹立法治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

  何濼生:建制派須多發聲撥亂反正

  曾牽頭反對「佔中」的「幫港出聲」召集人、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何濼生亦表示,香港政制發展及民情與三年以前相去甚遠,「『佔中』之前不會有學生大肆於校園宣揚『港獨』,明顯地現時覺得大聲『宣獨』是他們發泄的渠道。」他又指出,前兩年民情非常低落,街頭衝擊、旺角暴動等激進行為不斷發生,但認為現時社會氣氛有稍微緩和,反映市民已看清激進分子搞亂社會秩序的行徑對香港並無益處。

  不過何濼生又慨嘆,「佔中」後的「敵我分明」現象仍然持續,大家不願意好好溝通,反對派甚至提出很多歪理,「什麼法官判決是政治審判、就宣誓釋法是違反《基本法》等,根本完全沒有理據。」擔心長此下去社會難就大議題取得共識。他認為,各黨派未來應放下成見好好溝通,建制派亦須多發聲,糾正對方錯誤觀點,「因為真理總是愈辯愈明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