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政府以短期租約方式直接批租部分官地惹爭議,地政總署署長陳松青表示,短期租約若全部採用招標,未必實際,但當局會逐步改善透明度,署方計劃年底起逐步在網上公開短期租約資料,並考慮在地皮續租或重新招標時加入公開出租資料條款,公開涉及位置、中標者身份及租金等。
陳松青昨日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表示,短期租約用地佔整體租約很小部分。全港短期租約用地有5300幅,以面積計,最多是建造鐵路或公屋的工地,佔整體約七成;未有長遠規劃的用地佔大約兩成,大多會公開招租,作臨時停車場或回收場等。還有一成是未必適合發展土地,會直接批予社區團體申請,用作社會服務或做農圃。剩下的是給私人業主申請,作花園用途的土地,雖涉及1800份租約,但佔總出租面積只有約2%。
陳續指,地政總署計劃在年底起逐步公開短期租約資料,最先會公布涉及900幅未能用作發展但可作綠化園圃等用途的地皮,讓公眾租用,之後再逐步上載直接批租的短期租約資料。
至於舊有私人租約,因其條款未提到公開資料,政府不適宜單方面公開,但當局將會與律師研究,在續舊租時加入相關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