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乙肝患者長期覆診 變癌率降25%

時間:2017-09-15 03:15:19來源:大公網

  圖:(左起)司徒偉基醫生和袁孟峰教授呼籲慢性乙肝病毒帶菌者應接受長期的覆診,以降低肝癌的發病率

  【大公報訊】記者楊綺青報道:肝癌是全港第四號殺手,每年約1500宗肝癌死亡個案當中,有八成由乙型肝炎病毒演變。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研究發現,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能降低肝癌發病率,建議乙肝病毒帶菌者長期覆診。該校腸胃及肝臟科講座教授袁孟峰表示,待發現肝癌時往往失去黃金治療期,建議公眾有抽血檢查意識。

  55-64歲發病率明顯下降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分析1999年至2012年間,於公立醫院肝臟科門診接受乙肝治療病人的數據。公立醫院自1999年正式處方口服藥物以醫治乙型肝炎後,有使用口服藥物的患者演變為肝癌率明顯下降,由2012年的每十萬人中有二十人發病,減至十五人,比率減少25%。

  另據去年瑪麗醫院的肝臟科門診數據顯示,55-64歲年齡群接受診治後肝癌發病率明顯下降,其中男性減低24%,而女性則減少8.5%,而65歲以上長者的肝癌發病率增加45%,求診的個案較少,只有15.9%。

  有乙肝病史應及早檢查

  袁孟峰估計,65歲或以上的群組對乙型肝炎的認識較少,不願主動做身體檢查,又因乙型肝炎本身病徵不顯著,不易覺察,往往待確診肝癌時才知道同時患上乙型肝炎,故65歲群的乙肝患者求診人數最少、發病率則最高。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內科臨床副教授司徒偉基表示,乙型肝炎患者往往在求診後才能夠配藥,但65歲以上人群未有求診意識,當形成肝癌時往往太遲。

  另男性一般比女性較易患上乙型肝炎,在每四名乙型肝炎的帶菌者中,就有三名為男性,只有一名女性,可見男性患肝臟疾病風險比女性高,他建議,家族中有乙型肝炎病史的人,應及早透過抽血篩檢,盡早作出預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