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換上一身輕便運動服的容海恩,帶大家由大圍出發踏單車遊沙田\林良堅攝
提起踏單車,不少人第一時間會想起沙田!沙田單車徑網絡完善,向北延展連接至大埔、北區一段的單車徑,每逢周末總迫滿遊人。「共享單車」引入香港,也選中沙田、大埔及將軍澳三個新界東地區作為先行點。今期大都薈也帶大家單車遊沙田,更由新界東立法會議員、新民黨容海恩親身落區當領隊,開心介紹沙田區的特色景點。容海恩說,有社企計劃在新界東開拓單車生態遊,安排年輕人任嚮導,協助他們就業,她希望政府能夠在這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大公報記者 周禮希
沙田是特區政府為紓緩市區人口過多而興建的其中一個第一代新市鎮,以建立融合理想生活環境和工業發展的巿鎮為目標,在規劃之初已經設有單車徑,所以沙田區內的單車徑四通八達。
「車公廟」兼「月老殿」
容海恩由港鐵大圍站出發,沿城門河畔的單車徑踏單車約十分鐘,就到達沙田車公廟。傳說瀝源(沙田古名)清朝時爆發瘟疫,當時鄉民聽說宋朝大元帥車公所到之處,疫症都會驅除,便到西貢的車公廟借來車公孫兒的神主牌,後來沙田瘟疫消失,鄉民遂建廟供奉車公。車公廟本廟有300多年歷史的廟宇,1994年改建成現時模樣。
每年農曆初三來車公廟祈福、參拜,已成香港市民習俗。善信參拜過後,都會轉一轉車公像旁的銅製大風車,祈求好運轉到自己身上。但大家可知參拜以外,車公廟還有新的「搞作」?容海恩說,華人廟宇委員會由今年起,讓市民免費使用車公廟場地作傳統婚禮,亦安排額外收費的傳統婚嫁儀式服務,她覺得概念創新,能為婚禮注入傳統風味。
容海恩繼續沿城門河畔踏單車,來到乙明邨附近,到達沙田另一著名景點─曾大屋。有別於新界其他原居民圍村,長方形的曾大屋,是由遷來香港的客家人於1848年所建,圍牆的四角設三層高的碉堡,防禦外敵,是現存最大型的客家式大宅。
曾大屋「躉符」化煞氣
新民黨沙田區議員姚嘉俊接着介紹,曾大屋歷史悠久,圍牆建構古式,用上花崗石、青磚等材料興建,風格別樹一幟,不少研究沙田歷史的學者都來考察。他指出,現時曾大屋的居民仍保留傳統「躉符」儀式─在大屋附近進行工程時,先做儀式邀請神靈降臨保護,化解煞氣。容海恩認為,類似的傳統習俗、歷史建築饒有趣味。
今次行程最後一站,是城門河對岸的香港文化博物館,館內有不少香港的珍貴文化館藏,包括常設的金庸館,介紹着名武俠小說家金庸的創作歷程;「武.藝.人生─李小龍」展出李小龍的戲服、親筆繪圖、筆記等六百多件文物,更有電影場景及模擬李小龍的健身室。
養心殿首次「出宮」
文化博物館正舉辦為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而設的「八代帝居─故宮養心殿文物展」。養心殿是紫禁城內八位清朝皇帝的宮邸正寢,殿內最具代表性的二百多件文物、陳設等皇室用器,都是首次「出宮」,彌足珍貴,展覽期至下月15日,有興趣的朋友要把握機會了。
近年有社企在元朗舉辦單車生態遊,容海恩說,現時更打算在擴展至新界東,舉辦古蹟遊,遊覽曾大屋等古蹟,安排年輕人任嚮導,同時開創新職。她認為,政府不少政策如有社企協助推行,都會更順暢,故建議政府可提供基金支持,讓青年人在單車、旅遊等不同範疇創業。
景點1 沙田車公廟
沙田車公廟位於大圍,是香港其中一所最古老的廟宇。車公廟現址原有一座300多年歷史的車公古廟,1994年改建成現時這座宏偉大殿。每年農曆初三赤口,善信蜂擁前往參拜,轉轉風車祈求轉運。今年起更開始提供別具風味的傳統婚嫁儀式服務。
景點2 曾大屋
曾大屋正名山下圍村,是現存保留得最完整的客家式圍村大宅,有超過150年歷史。它的建築材料、結構,與其他圍村不同,可謂自成一格,像堡壘一樣的外壁專為抵抗海盜而建,圍村的四角更有可作攻防的碉堡,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物。圖中拱門為曾大屋三個大門中最大的一個,又稱「一貫世居」門。
景點3 香港文化博物館
香港文化博物館於2000年正式開放,是香港最大型的博物館,透過常設展覽館及專題展覽館的多元化展覽及節目,讓參觀者欣賞文物之餘,還可參與活動,寓學習於消閒。博物館還出版季度通訊、製作教學資源冊及工作紙,同時也舉辦講座、學校節目、親子/兒童活動、劇院節目和導賞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