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陽澄湖大閘蟹,蟹肚雪白又生猛,普遍比去年大\大公報蘇州傳真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品種何其多,供進食的絕大部分都是人工養殖,有來自安徽省牧牛湖、河南鄭州雁鳴湖,甚至荷蘭和德國,當中以江蘇蟹質量為佳,來自陽澄湖「蟹膏香,肉質甜」最好,本港大部分進口商,貨源均取自太湖,聲稱污染少,肉質鮮甜,膏多有油。
陽澄湖近年多次傳出環境污染,因而減少養殖範圍,導致產量減少,但依然供不應求。食家李純恩解釋,陽澄湖湖底平,水深兩米以下,生物豐足,尤其適合養蟹,所以品質最好。
引入荷蘭蟹 難成主流
正所謂「『九月圓臍十月尖』,即九月要品嘗雌蟹,十月則以公蟹為主,李純恩表示,每年也會吃兩、三次大閘蟹,但他選擇在十一月當造,蟹最肥美時才享用。大閘蟹的品質,受氣候、水質、地質、食物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另一食家劉健威稱,近年已減少吃大閘蟹,原因品質不及往時,「現時蟹膏雖多,但味道變淡,以前未有養殖,蟹膏特別香,肉質甜美,吃完洗手,翌日仍殘餘蟹味!」
至於近年引入香港的荷蘭蟹,優點是野生夠天然,但鮮味不足,帶少許苦味,而且零售價略貴,所以始終無法在香港打入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