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為三峽工程點讚/大公報記者石璐杉攝
【大公報訊】記者石璐杉宜昌報道:「高峽出平湖,當驚世界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湖北視察團18及19日到三峽工程所在地宜昌參訪。代表們紛紛為三峽工程的雄偉和精密設計點讚。據介紹,宜昌致力生態環保,今年以來,投資91.9億元的19個項目因生態問題被拒。多位代表都表示,希望宜昌為保護長江水質所作的犧牲能獲得相應生態補償。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湖北視察團18日聽取了宜昌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匯報。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周霽介紹說,宜昌的發展得益於兩大國家工程:葛洲壩及三峽水利工程。三峽工程總裝機容量達到2250萬千瓦,每年發電1000億度,為宜昌帶來了工業文明,也解決了下游防洪問題。他指出,現時宜昌正處於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關鍵時期,探索內陸如何走向開放,需要不斷汲取各種成果。周霽說,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有一批港資企業落戶宜昌,宜昌也有三家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他表示,宜昌將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堅持「一國兩制」,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方針,進一步增強與香港交流合作,希望「三峽明珠」借光「東方之珠」,實現更好發展。
為保長江水質 犧牲很多
宜昌市副市長王應生在做市情匯報時提到,今年以來,在宜昌投資91.9億元的19個項目因生態問題被拒。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范徐麗泰表示,當地為保證長江水質犧牲很多,關注生態補償如何計算。當地環保局局長表示,中央還在就生態補償機制徵求意見,各省在自行探索,針對某個流域、區間的生態補償還沒有展開。他們希望中央能盡早出台生態補償機制,包括具體對接方式等。周霽補充說,生態維護需要財力支撐,但若經濟項目少,運營起來有難度,因此,他們會對宜昌段面的長江水質加強監測,加大對生態的審計,同時亦希望中央加大對當地財力支持。
19日上午,代表們實地視察了三峽工程。三峽工程總量和裝機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登上大壩頂部,代表們無不為工程的宏偉所折服。而去年開始試通航的三峽升船機更是實現了船舶過壩「坐電梯」的構想,過船規模3000噸級,最大提升高度113米、最大提升重量超過15500噸,提升高度、提升總重量、過船規模均居世界第一。「三峽工程,民族驕傲。」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代表視察團寫下了這樣的讚嘆。